为进一步深化嘉定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迭代研究,探索“适宜性”教育内涵,5月22日,以“理念引领・凸显特色・迭代提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生与优化的校本行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开展。杨浦区教育学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教研员张爱嫣,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教研员邵红霞,轨交课程共建单位、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11号线车站站长、学校优秀科技辅导员张意出席活动。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长、小学两类课程中心组和青蓝教师团队成员、部分任课教师参加活动。
■教学展示:真实情境下的思维碰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科学教育观为引领,融入跨学科思维与真实情境,立足校本资源打造特色品牌,通过师生共创与教研反馈推动课程优化升级,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伊始,两位教师基于真实情境的课堂教学展示,均以学生需求为起点,将地域资源转化为育人载体,在实践探究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扎根与生长。
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何喜珍老师执教五年级《智慧车厢设计师》,以“如何针对某一问题设计一节包含智能设施的地铁车厢”为问题引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量方案的可行性,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方案的初步设计,接着通过小组间讨论与思辨,进一步完善方案,借助三个助手开展自评与互评,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嘉定新城普通第二小学李爽老师执教三年级《我是小小规划师》,以“探秘嘉定新城——小小规划师”为主题,立足区域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参观规划馆、小组合作,从发现社区问题到分析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以规划、设计等视角,结合所学知识与研究方法,设计物化成果解决真实问题,体验多角度思维的价值,实现知识向社会实践的迁移。
■主题交流:多元实践赋能课程创生
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教学研究部副主任胡咪老师做学校课程报告《适宜教育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路径与育人体系构建》。胡老师立足“适宜教育”为引领,围绕“三因制宜”内核,阐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育人体系。通过“智慧轨交”“白鸽服务营”等特色课程实践,以项目化学习推动文化传承与个性发展融合,赋能学生“三有”目标,为“双新”背景下的育人创新提供鲜活范例。
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盛飞老师介绍《声动魔术师》课程的缘起与迭代,从2018年创新实验室的萌芽,1.0跨学科融合戏剧,2.0构建“声动专列”,再到3.0的1-5年级螺旋进阶课程,玩拟音、探乐音、学录音……一路升级,培养会观察、爱创新的“声音小达人”。
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高邵老师的《智驭轨交脉络》打造了1-5年级螺旋式创新成长体系:从真实地铁场景出发,低年级以地铁场景为基,沉浸建模启思维;高年级跨学科创新设计,融工程责任于实践。从观察、服务到引领,赋能学生与未来接轨。
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学生发展部副主任、大队辅导员施尘侠老师介绍“白鸽服务营”的缘起、内容和效果,五个年级的活动设计以国家政策为纲、学生需求为本、校本资源为基,层层递进。
■科普剧表演及交流:课程生根·舞台绽放
台下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欣赏由崔玲玲老师指导的科普剧《白鸽AI小分队——胡图图的地铁奇遇》,感受科技的魅力。
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崔玲玲老师对《从智慧车厢到科普舞台:基于学校轨道交通特色的跨学科实践》进行分享。科普剧《白鸽AI小剧场》以轨交科技知识为载体,以科普剧的形式探索科技与人文的有机统一,着重落实多学科、跨学科核心素养。在科技知识学习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索地铁运营中的问题;在戏剧创作、表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其感受艺术之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专家点评:专业引领指明发展方向
张爱嫣肯定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以“适宜教育”理念为引领,立足区域资源因地制宜,通过盘活校内外特色资源构建分层课程体系;同时因人制宜,紧扣学生认知水平与兴趣,低年级侧重具象表达激发想象,高年级聚焦真实问题引导深度探究,在“敢想敢问”中培养分析力与协作力;更需因需制宜,以实践育人为核心,依托项目式学习推动学生从观察生活到解决问题,在“真做实干”中融合学科思维与社会责任,实现核心素养的扎根。她强调,课程生命力源于理念、资源与需求的深度联结,唯有尊重规律、长期深耕,方能在动态优化中培育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能力。
邵红霞强调,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扣“三因制宜”:因人分层设计,低段以“声动魔术师”激趣,高段依托“智慧轨交”强化解题能力;因地整合地铁、邮局等资源,打造“服务专列”“白鸽邮政”校本课程;因需构建“需求—实践—素养”育人链。课程迭代以“目标牵引”推动“轨交课程”从单科升级为跨学科体系,实现融合、深化、扎根三级跨越。她指出,课程生命力源于“资源—需求—评价”闭环,以实践深耕、学生为本,方能培育未来素养。
■外场展示:社团缤纷,创意无限
外场活动在学校一楼大厅火热开展,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三大主题课程展区吸引师生驻足体验:
声动魔术师——以声音探索为轴,学生化身“拟音师”“录音师”,用锅碗瓢盆模拟自然之声、修复老旧视频音轨,在创意实践中感知声学奥秘。课程融合艺术表达与科技应用,激发低段趣味探索,引导高段深度创作,培养跨学科思维。
智慧轨交——从地铁探险到车厢设计,学生通过搭建轨道模型、编制安全手册,解码轨道交通的科技密码。课程以真实场景为依托,串联工程思维与人文关怀,培育“小小工程师”的创新力与社会责任感。
服务专列——“变废为宝”“校园导游”“文创设计”等任务驱动下,学生用行动美化环境、传播文化。课程链接生活与责任,在环保实践与服务体验中,厚植公民意识,点亮创意火花。
每个课程摊位均有精心的展板设计、设有互动游戏与作品展示,学生化身“小讲师”,充分体现了“课程即生活,实践即成长”的理念。
本次活动是课程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教育智慧的深度交融。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深耕”为犁、“创新”为种,在动态优化中培育兼具实践智慧与未来视野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