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提升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5月30日,德富路小学召开2025年度嘉定区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联结、生成、迁移: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结构化进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议。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章敏、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陈春芳、嘉定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科研员马骥,德富路小学校长张彩萍、副校长范薇薇、校科研共同体成员以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开题汇报 展蓝图
课题负责人戴汪健老师就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相关研究的综述、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方案等多个方面做汇报。她阐释了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以及预期的成果和团队成员的职责分配。课题组期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入探索小学数学的结构化进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基于联结、生成、迁移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套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模式。
●专家把脉 引方向
陈春芳肯定本课题研究价值,认为课题组目标明确、方案详尽,展现出前瞻性和应用价值,契合新课程标准的结构化教学理念。她指出,“联结、生成、迁移”这三个关键词体现了数学学习中思维递进的关键过程,课题组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深度发展具有显著意义。同时,她建议课题组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同时深化“联结、生成、迁移”内涵的剖析,进一步细化这三个关键词的内涵,明确概念划分标准,统一分类维度,以保障后续研究顺利实施和有效性。
章敏肯定课题文本规范、文献专业及操作务实。她结合案例,强调小学数学“结构化”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认为该课题契合教育发展趋势,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课题组研究内容全面,涵盖知识结构化、方法应用结构化以及思维发展结构化等多个关键维度,具有创新与实践价值。她建议课题组将课程标准解读和新教材分析纳入文献研究中,以增强操作性。同时要科学选取研究样本,适度扩大样本范围与数量,并进行长期、持续的跟踪观察,以提升研究数据的科学性与可信度。
马骥肯定课题组前期大量细致的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为后续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课题的推进实施,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构建价值逻辑,确保课题成果具有借鉴意义;二是遵循实践逻辑,明确实践目的,实现“面上实施、点上突破”,选取典型案例展创新;三是注重文本逻辑,提升成果呈现水平。她强调,实践中要关注学生视角,设计活动助其积累经验,通过准实验研究评估策略有效性。课题研究要高定位,聚焦学生思维发展,探索进阶式结构化教学路径。同时,重视科研逆向设计与正向实施,优化问卷与测试,保障成果在区域层面可推广。
●互动研讨 解困惑
在互动环节,课题组成员就如何在课题实践中评估学生思维的提升等问题向专家请教。专家们结合自身经验,对于测评题目的来源、评估的维度、测试的方式等等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为课题组后续实践拨开迷雾。
●领导寄语 助前行
张彩萍代表本校向三位专家对本校数学及科研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数学教研团队前期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场教师的学习热情予以高度评价。她强调,课题组成员需对专家提出的建议和自身研究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深入的双向吸收与反思,确保课题研究能够紧密围绕问题导向、素养导向和效果导向展开。同时,她鼓励数学团队加强协作,凝聚集体智慧,携手攻克研究难题,实现团队专业成长的同时推动学科特色化发展,并建议课题组善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借助其强大的信息处理与创新辅助能力,为课题研究注入新活力,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课题组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调整优化,做实问题研究,稳步推进课题的实施,让科研之花在“研”途灿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