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嘉定区教师暑期研修暨清河路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暑期培训在真新幼儿园开展。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授施燕、上海市普教系统第五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种子计划”、嘉定区教育系统第六届“双名工程”戴隽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清河路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以及区教师暑期培训的70余名教师参加活动。活动由真新幼儿园园长戴隽主持。
●专家共享经验,明晰实践方向
施燕做《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科学探究》的讲座,围绕如何在幼儿园户外环境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强调了自然观察、实验操作和游戏体验的重要性。她以生动的案例切入,“让孩子躺在草地上听风声、闻青草香,观察蚂蚁搬家”,围绕“六个核心问题”,和老师们一起聊实践、找方法,让户外科学探究从“抽象概念”变成“可落地的日常”,为教师们带来一堂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价值的自然教育课程。
施燕指出,户外环境应尽可能保持自然,利用现有资源如树木、沙石、水等,设计适合幼儿探究的活动。同时,教师应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和验证,并通过合作交流促进科学探究的深入。最后总结在自然中探究科学、在游戏中体验科学、在运动中发现科学的三大途径,助力教师在更多户外活动场景中让幼儿获得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科学体验。讲座后教师们更加明晰了应该打造怎样的户外环境引发幼儿的科学探究,为后续实践筑牢根基。
 
 
●聚焦项目研究,提升科学素养
下午,施燕对真新幼儿园的园所环境进行参观和指导,并结合《自然研究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项目研究给予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并为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她指出,幼儿园科学探索环境的创设应给予幼儿更广阔的自主空间,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其探究兴趣。在园所特色与科学探究活动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明确站稳儿童视角,把握领域核心经验。
 
 
通过本次培训让教师们深入了解了户外科学探究的实践方法,同时认识到自然环境是激发儿童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宝贵资源,孩子们天生的好奇心是推动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强大动力。在今后的实践中教师将有效发掘户外自然中的科学探究价值,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泥土里、阳光下、游戏中,感受科学的奇妙,爱上主动探索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