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2025年秋季开学日,微风拂过教学楼前的香樟树,叶片簌簌作响,仿佛在迎接老生们的归来。上海开放大学嘉定分校陆续迎来背着双肩包、提着帆布包的老生们。校园里,领书点的课桌上整齐摞着一沓沓教材,课本的封面透着清爽;学信网照片采集处,工作人员提前调试好相机,连背景布上的褶皱都细心抚平。领书与学信网照片采集工作有序开展,为新学年拉开了温暖序幕。
学校知道,来这儿读书的学员大多要忙工作、顾家里,怕大家报到时手忙脚乱。开学前一天,就把报到流程做成了短视频发在班级群里:镜头跟着教师走,从校门口怎么找教学楼,到领书时要先看清专业班级,再到拍照时提前准备好采集码,每一步都拍得明明白白。有学员说:“前一晚特意看完视频,今早跟着来,果然没走冤枉路,到这儿就能直接办手续。”
报到当天的校园里,处处是暖乎乎的互动。辅导员张老师早早坐在报到处,面前摆着学员名册,遇到戴眼镜的大姐来签字,她会把名册往对方那边推推:“字小,凑近点看,别签错位置。”志愿者小王看到一位姐姐抱着孩子、手里还拎着袋子,赶紧跑过去:“我帮您拎着,您先顾着孩子。”说着就接过袋子,引着姐姐往领书点走。班委老张忙得额头冒了汗,他按专业把教材分好堆,学员报上名字,他一翻就能找出对应的装课本的帆布包:“都是老同学了,知道大家着急回去,能快一点是一点。”
人群里,不少带着家人来的学员成了校园里的“小风景”。陈大哥帮妻子把刚领的5本教材放进背包,还不忘翻开来看看:“这课本纸质不错,你上课记笔记方便。”旁边的李姐牵着7岁的女儿,孩子指着墙上的“人人皆学”标语问:“妈妈,你也要像我一样上学吗?”李姐笑着点头,女儿立刻凑到她耳边:“那我以后不吵你写作业啦。”这样的画面,让开放教育多了份家的温暖。
报到顺利推进的同时,学校也没放松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当天上午,专业主任们坐在一起开会,洪波老师手里拿着厚厚的表格,他提出,要建立“课前备课检查、课中随机听课、课后效果反馈”的三维督导机制,确保每一堂课都有质量、有温度。说到论文指导,他看着几位年轻教师:“老教师有经验,你们有新思路,多跟着学,有问题随时问,咱们一起把学员的论文质量提上去。”几位年轻教师边听边记,不时点头,会议室里的讨论,透着对教学的认真劲儿。那些提前准备的贴心、伸手相助的温暖、深耕教学的认真,悄悄融进每个人的心里。
 
  
 
未来,学校会继续揣着这份真心,陪更多人在学习路上走得温暖、走得坚定,让每一份对知识的热爱,都有处安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