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以“践行双新,培育素养”为主题的区小学劳动教研活动在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小学开展。市教师教育学院小学劳动教研员管文川、区教育学院小学劳动教研员严海平以及区内各校劳动教研组长、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项目反馈
在劳动特色项目建设专题讨论中,严海平强调项目开发需严格对标劳动课程标准,充分结合学情,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活动内容。同时明确项目需控制查重率以保障原创性,活动设计中要体现劳动观念、劳动能力与劳动习惯品质的进阶性,助力学生逐步提升劳动素养。针对学生劳动手册设计,提出需紧密匹配学校劳动实践活动与课标任务群,学习目标设定需难易适中,内容呈现需精简易懂,工具使用需结合学生年龄段特点,确保安全适用。还指出,劳动特色项目设计需避免与公共项目内容重合,各校应系统梳理各年级课标任务群,科学规划教学安排,保障学生劳动素养全面均衡发展。
◇工作布置
围绕新学期劳动教育工作推进,严海平对各项任务进行部署安排。在材料提交方面,明确了新学期相关材料的线上上传方法及完成时间节点,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在教研活动与教师发展方面,提出新学期将开展教师专项技能培训,同步推进劳动微项目设计实施及相关市级活动,同时提醒参会教师关注水仙花雕刻造型评比活动的时间调整,提前做好准备;鼓励劳动教师主动提升动手能力,积极开发教学教具,为职称评定积累成果并争取更多展示平台,提升专业影响力。在教材使用与学区教研安排上,明确四、五年级在本学年完成现有教材教学后,将统一采用市级公共课程、学校特色课程或区域共享课程;学区划分保持稳定,新开办学校将按区域加入对应学区,各学区教研计划需涵盖劳动项目培训、特定年级劳动课程推进及技能类培训等内容,确保学区教研实效。
◇专家讲座
管文川以劳动学科测评为核心,结合多个实践案例展开分享,其中“优化笼子保温材料”“设计经济安全自行车道”等交互式测评案例,生动展现了新型测评方式的优势——既能通过视频互动增强参与性,又能有效弥补传统纸笔测试难以评估实践能力的短板。管文川指出,劳动学科教学与测评需紧跟教育发展趋势,建议各校积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工具优化教学设计、精准开展测评,不仅能提升教学与测评的公平性、公正性与合理性,还能增加学习趣味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劳动学习积极性。
严海平进行总结。她表示,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指明了当前区小学劳动教育的重点工作与发展路径,集中展示了各校在劳动课程创新与实践中的探索成果,进一步凝聚了区域劳动教育发展共识。她强调,未来区域内小学需以本次活动为重要契机,持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在课程建设上对标课标、优化内容,在教学实施中贴合学情、创新方法,在测评优化中探索技术赋能、提升实效,在教师发展上搭建平台、强化能力。通过多维度发力,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生生活实践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生劳动核心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