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以“‘双新’背景下小学两类课程的规范与创新实践”为主题的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教研活动在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小学开展。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教研员姚军,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教研员邵红霞,上海大学附属嘉定留云小学校长唐敏以及区内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教研组长、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专家讲座
姚军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历经多年发展,1993年活动课确立地位,2001年成为义务教育至高中的必修课,2017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颁布标志其进入规范阶段,其发展源于1999年素质教育文件对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要求,旨在解决教育脱离社会与学生实际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均强调跨学科与实践学习,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具开放性,不受单一学科约束,以大观念为引领,聚焦环保、家庭关系等跨学科议题。
在课程实施中,学校需遵循“由近及远”原则,按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在地、世界的圈层递进设计主题。教师设计课程时需明确四个问题:让学生做什么、为何做、流程是否顺畅、学生能否完成,通过教研活动逐步使课程真正落地,实施中还需关注三个航标——学生主动探究、协同合作、反思复盘,以培养实践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工作布置
邵红霞回顾和总结了上学期各项工作,并对本学期区域教研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解读。上学期,聚焦“两类课程”转型,初步完成课程“迁移”,推动多校在综合学习空间建设、课程内容框架设计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本学期,教研工作将重点围绕深化“双新”实践,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框架,推动校本课程建章立制,开展跨区域教研,继续持续推进“综合学习空间”项目,赋能学校课程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
◇参观空间
姚军参观了学校岩彩综合学习空间,对学校关于“多元开放的探索场域、教育理念以及问题墙、艺术廊、实践空间、展示厅之间有机衔接的设计”整体规划的匠心与智慧给予肯定。
 
 
通过本次活动为区域小学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建设注入了新动能。各校着力于顶层规划、内容创新、资源整合与评价改革,努力推动课程建设迈向新台阶,开启实践育人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