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嘉定区教育系统第六届“双名工程”戴隽学前嘉优名师工作室在真新幼儿园开展研修活动。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原幼教教研员林建华,工作室领衔人、真新幼儿园书记兼园长戴隽,工作室全体学员与“上海市普教系统第五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种子计划”等40余名成员参加活动。
●专题讲座:以创意美术活动落实评估指南精神
林建华作题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背景下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与思考》的专题讲座。她从“品德启蒙”“科学理念”“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四个关键词出发,强调要通过创意美术教育活动“发现幼儿、研究幼儿、成就幼儿”,坚守“儿童立场”,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她通过《花格子大象》等案例,指出应避免将个别幼儿的生理缺陷作为集体教学内容,保护幼儿自尊,注重活动是否真正引发幼儿的好奇与探究兴趣。中秋彩灯制作、百家姓调查、熊猫灯创作等活动,不仅贴近幼儿生活,更融合多领域经验,体现“有机融合”而非“拼盘式”教学。林建华强调,“不示范不等于不教”,教师应在互动中支持幼儿表达与拓展,实现有意义地学习。
●经验分享:环境迭代赋能幼儿主动学习
望新幼儿园保教主任吴亦以《从“破界”到“无界”,让环境赋能幼儿的主动学习》为题,分享“小新菜地”到“小新农场”的迭代实践。通过“铺路计划”等案例,她阐述如何打破功能单一、家园割裂、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界限,构建种养探究一体化生态场,实现全场景主动学习。叶城幼儿园青年教师卢怡箐分享《一块逆风翻盘的探究板》案例,展示电子白板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和功能增强,在教学中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转变。白板从“褪色的装饰板”转变为“幼儿思维的承载板”,有效支持了幼儿的动态思考与主动学习。
●研讨与展望:凝聚共识,深化实践
与会教师围绕案例名称、内容与主动学习的关联性展开讨论,建议通过前后对比突出“小新农场”的改造过程与特点,并进一步优化PPT的内容与呈现方式,突出“留白”“动态记录”“幼儿主导”等关键词,案例名称上与主动学习加强联结,强化案例的理论提炼与实践推广价值。活动在积极地互动与反思中圆满结束,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的开展,工作室梳理了阶段成果,深化了对“环境赋能主动学习”的理解,展现了戴隽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在推动幼儿教育实践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后续将持续深耕自然与美育融合共生的实践领域,推动教育创新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