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嘉定区教育系统第六届“双名工程”余海玲学前嘉卓名师工作室以“淡定些,选择这样做园长——课程实施方案制定”为主题的研修活动在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幼儿园开展。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员贺蓉,上海市正高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安亭幼儿园书记兼园长余海玲,及工作室20余名成员参加活动。活动由余海玲主持。
贺蓉围绕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做专题培训。她结合实例,从课程实施方案的由来、价值取向与定位展开阐述。她指出,课程实施方案并非一成不变的文本,而是园长与教师共同参与的动态共建过程;制定需要以国家纲领性文件为依据,结合幼儿园实践持续反思完善,最终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服务儿童发展的具体行为。她还进一步指出,课程实施方案需凸显幼儿园的独特性和实践性,重点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尤其要推动“一日生活皆课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等理念落地,形成可操作的教师行为指南。
贺蓉针对工作室成员在课程实施方案制定过程中的困惑,聚焦共性问题“课程评价”进行答疑:课程评价要注重在一日生活中积累儿童发展的证据;教师要参与评价框架的制定;课程评价应基于日常观察、记录和解读儿童的行为,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与个体化评估;需要联动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提升评价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贺蓉强调,园长在课程领导中既要具备专业引领能力,更要凝聚教师团队,引导教师理解、实施并持续改进课程,让课程理念被教师接纳认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真正卷入每一个教师。
最后,余海玲分享研修启示:一是“规范、引领”,明确课程实施方案体现课程要素的同时为教师指明课程实施的具体方向;二是“有自己的味道”,如何让课程实施方案体现园所特点,需要根据本园的师资情况、园所资源、家长幼儿等特点,与教师协同思考、深度共建,形成具有园所特点的做法。同时,她抛出关键问题引发工作室成员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当前政策与文件精神融入课程实施全过程?如何让课程实施方案精准契合国家育人导向?
 
 
本次研修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根基,为工作室成员搭建了课程建设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未来,余海玲学前嘉卓名师工作室将持续聚焦成员的问题,通过丰富的研讨形式,推动成员将研修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做一名能淡定、会思考、敢创新的园长,共同助力嘉定区学前教育课程质量再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