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关注学习经历,提升语言素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上海市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在嘉定区世外学校开展。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办,嘉定区教育学院承办,嘉定区世外学校协办,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活动由嘉定区教育学院初中教研部主任孙凤主持。
朱萍在致辞中对参会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及团队建设,展望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共同谱写教育新篇章。
汤杰希望教师们能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将人工智能作为撬动课堂转型的支点,通过AI赋能教师发展、激发思维活力,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嘉定区教育学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姚婧媛老师执教《怀疑与学问》。她首先结合单元目标,明确梳理论证思路的重要性,引出学习任务;接着聚焦文章第6段展开教学;随后,引导学生梳理DeepSeek的思考过程和思考结果,与自己的思考步骤进行比对,进行学习反思,并借助“三个助手”平台呈现学习成果;最后,通过作业引导学生迁移巩固课堂所学。
长宁区教育学院初中语文教研员郁寅寅作题为《梳理思路能力的“绿标”检测质量分析与教学建议》的微讲座。嘉定区教育学院初中语文教研员羊桂华作题为《人机思维比对,促进迁移运用——梳理思路能力的教学与评价》的微讲座。世外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长雷舒作题为《从破题到成文——人工智能辅助下的作文形成性评价》的微讲座。
普陀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缪亚男在点评中肯定教师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及人工智能运用方面的努力和突破。以姚老师的课为例,指出优选教学内容和设计学习过程方法对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积极作用,肯定人工智能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强调研读课标、设计梯度活动的重要性。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市教委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曹刚围绕“双新”推进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办法展开研讨。他指出,要研读国家课程标准,明确“应然”要求,通过多种方法收集学生实际情况的证据,找到教学内容载体,剖析其背后的概念性知识,并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设计有梯度的学科实践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探索了人工智能赋能语文教学的新路径,为提升学生语言素养与思维品质提供了实践范例,有力助推了本市初中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各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现场活动,上海市全体初中语文教师线上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