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基于单元设计的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交流”研讨活动在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开展。嘉定区教育学院课程部主任、学科项目化学习工作坊坊主田洁,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胡炜烨、课程部刘楚,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校长蔡艳萍、嘉定区“综合课程创造力项目”专家刘侃博士、全区小学学科项目化领衔校负责人、语文、数学、科学学科教师代表等参加活动。
◎案例分享
普通小学白银路分校教师胡咪进行《海岸单元科普剧的AI创作设计》案例分享,围绕四年级第一学期自然“海岸”单元,聚焦“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核心概念递进任务。单元核心任务“海岸‘科普’创编营”以项目化形式展开,围绕“构思→创作→评价”为主线展开。基于“使用AI创作反映‘动植物适应海岸环境变化’科普剧及连环画任务”项目,学生讨论明确海岸类型、拆解剧本要素,运用AI进行信息搜索、撰写、优化科普剧本并转化为科普连环画。小组布展作品并介绍,最终打磨出优质的海岸科普剧剧本。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王喆、毕婷婷两位教师进行《如何设计一种公平、高效的赛制》案例分享,围绕数学四年级《计算比赛场次》单元,聚焦“体育比赛中的搭配问题”核心概念设计递进任务。“设计混合赛制”这一任务以项目化形式展开,遵循“明确标准—合作设计—展示互评”的流程,以“设计一种公平、高效的赛制”为任务驱动,学生兼顾公平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三个维度,合作设计公平高效赛制方案。通过小组合作手绘流程图或实物演示的方式,介绍设计思路,依据评价维度表选出适配学校班班赛的赛制方案。
上海同济黄渡小学教师金珏进行《寓言中的智慧》案例分享,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懂寓言故事的道理”为核心,围绕“基于矛盾冲突的寓言解读与创意表达”,基于“递进任务+项目驱动+AI赋能+成果评价”的项目化设计逻辑,设计借“结构图”理情节、用“对比镜”析冲突等六个递进任务,引导学生从“读懂寓言”到“创享寓言”,实现“阅读输入—思维深化—创意输出”的完整学习闭环。“寓言IP工坊”这一任务以“寓言是如何通过简单的故事去传达深刻的道理的?”为本质问题,以“制作AI寓言动漫”为核心任务,以“调研—创作—展示”为主线,学生在完成寓言故事分享之后,一部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最终完成一个寓言AI动漫。
交通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教师冯舒怡进行“传统文化里的汉字”案例分享,围绕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统文化里的汉字”开展单元设计。团队创设“传统文化推荐官”单元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依次感受祖国的地理特点、汉字历史及饮食文化,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探索节中美食,发现‘食’中字趣”这一任务融入学科项目化设计,承接前两个任务学习,将对偏旁归类与识字方法的认识迁移到饮食文化中,完成节日菜单的设计,形成“感知—理解—运用”的学习闭环,实现从汉字学习到文化实践的落地。
◎专家指导
刘侃做《“‘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解与行动”》主题分享。他以“教学评一致性”为核心,深入解读如何通过综合性教学,结合过程性与表现性评价,将课程要求融入日常教学,并依托学科案例探索备课模式转型路径。关于综合学习的实施,刘侃提出三个思考方向:主题需以“文化外衣”包裹核心素养;单元教学从横向跨学科整合与纵向学科内进阶两个方向探索;将学习任务转化为项目,以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他建议,教师先研读教材,理清学科本体知识,关联学科核心素养,梳理完成单元评价目标;将每个任务分解为活动串,再对标各任务的交付物展开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实践范本,进一步明确了以素养为导向、以单元为锚点、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改革方向。各校将持续探索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深度实施,让项目化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