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嘉定区第六届双名工程陆静学前教育工作室研修活动在外冈兰郡幼儿园开展。华东师范大学原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华爱华,嘉定区教育学院学前教研室主任陆静、教研员修成静及所有工作室成员参加活动。
工作室成员围绕“幼儿在户外游戏中生发有意义学习的理解与分析”这一主题,分组观摩幼儿户外活动现场,观察活动中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并通过和幼儿一对一倾听,为观察判断循证,以辨析那些正在自然发生的有意义学习,捕捉幼儿新的学习契机。观摩后,他们快速进入小组讨论环节,综合观察素材和倾听信息,围绕“观察辨析到的学习契机”“幼儿生发的有意义学习”“教师捕捉到的教育契机”和“我们的反思与疑惑”四个话题,进行小组分享。
在每组分享后,华爱华和他们进行互动对话,为观察识别“把脉定向”。她肯定教师细致的观察、和幼儿亲密的对话,以及工作室研究主题的意义。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做观察分析,她指出,教师的每个评价都要有依据,通过观察给出的判断都需有验证循证的过程,这样对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够更准确;在观察中,教师除了看幼儿行为还需要判断幼儿的思维过程;教师需想明白:今天幼儿发生了怎样的学习?呈现了怎样的经验?是新的学习契机带来的?还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反映?要借助一对一倾听的机会,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这也是建立紧密家园关系的一种有力手段。教师们加深了对游戏动机、幼儿学习契机、教师教育契机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清晰了“有意义学习”的内涵理解。
活动最后,陆静对本次研修进行总结,强调教师需将“从行为细节找依据、从幼儿视角理解学习”的理念融入日常实践,外冈兰郡幼儿园园长黄红娟提出,教师要尊重和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重视幼儿行为与思维分析,关注学习契机与已有经验,进一步明晰“有意义学习”的内涵。让户外游戏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真正沃土,在自由探索与自主选择中收获快乐与发展。

本次研修活动以“观察—研讨—引领”的闭环模式,让工作室成员对户外游戏中的有意义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后续,教师们将带着所学所悟,优化观察和解读能力,以“交朋友”的姿态与幼儿对话,更好地理解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