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主题为“优化活动,促进理解,发展素养”的嘉定区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在江桥小学开展。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陈春芳、江桥小学副校长王婷、全区三年级数学教师代表、陈春芳小学数学嘉卓名师工作室以及江桥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参加活动。
◇教学展示
江桥小学张晓瑜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第一课时。她以“江小超爱心计划”为情境载体,先复习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再通过“买燕窝”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未知问题,转化为“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分别与一位数相乘”的已知问题。教学中呈现横式与竖式计算,结合简图圈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最后以分层“闯关练习”巩固算法,落实“运算能力”的培养,并渗透转化思想。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张鹤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年、月、日》第一课时。她围绕“年、月、日”这一主题,以学生已有认知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重构传统教学中偏重“记忆与观察”的模式,着力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她从“猜猜张老师的生日”这一真实情境切入,将抽象的“年、月、日”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可探究的现实问题,通过问题驱动、结构梳理和多维支架,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核心素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专家点评
陈春芳认为,张晓瑜老师围绕“运算能力”的核心素养展开设计,教学路径清晰且富有层次。课堂以学生已有的“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知识为起点,自然迁移至新内容,强化了知识间的关联性。教学中,教师并未将横式与竖式割裂讲解,而是明确二者本质为同一算法的不同表达形式——通过横式拆分揭示“分别相乘、再求和”的算理,同时借助简图与彩色贴纸搭建横式与竖式的沟通桥梁,让抽象的运算步骤与具象的数量关系深度结合。这种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为何这样算”,引导他们学会分析运算对象、选择合理策略,为后续更复杂的乘法运算筑牢基础,充分展现了计算课中“算理与算法并重、具象与抽象互通”的优质教学范式。
张鹤老师精准对标“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要求,以“真实情境—问题探究—能力提升”为主线,完整呈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整个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在跨领域关联与地理常识理解平年闰年成因中深化认知,有效培养了“四能”。教师的设计紧扣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让“综合与实践”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应用,而是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载体。
本次教研活动立足教学实际,为三年级数学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思考与实践灵感,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引领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