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聚焦“以项目化学习方式落实‘大思政课’精神,促进幸福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讨活动在安亭师范附属小学开展。嘉定区教育学院德研室德研员解艳、教育学院德研室原德研主任陆春荀,安师附小校长朱英、清水路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刘青、上外嘉外副校长周玲以及共同体与学区各校的德育干部、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项目展示:从课堂实践走向文化育人
安师附小杨洁老师执教出项微课《追寻红色印记,传承英雄精神》。她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寻访红色基地、梳理历史脉络,融合校本非遗“药斑布”技艺,创作出兼具红色精神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安师附小党支部副书记马吉围绕“以项目化学习精耕思政课堂,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作阶段性汇报。她阐述了学校立足“非遗在校园”与中医药文化特色,构建“三层三阶”教师发展模式,推动教师在项目设计、文化塑造、跨学科协同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在《从困惑到芬芳》的幸福故事环节,安师附小教师彭馨雨、高兰兰、杨俊杰、张金金依次分享他们在项目化学习中的真实经历:从“无人问津的艾草皂”到“热气腾腾的寻味之旅”,从“失败的实验”到“成功的探究”,从“孤芳自赏”到“百花齐放”,再到“不可能的任务”化为“团队的奇迹”。这些故事呈现了教师在学生引导、情感支持、容错机制与跨学科协作中的专业成长。
※校际共研:多元路径探索育人新样态
清水路小学支静伊老师以《以能力框架为引,共探幸福课程育人新路》为题,分享了学校整合“西大街项目群”,实现文化宣传、非遗传承与红色教育协同推进的集群经验。
上师五实验王召侠老师聚焦“劳动+思政”融合路径,介绍体育课堂中“水稻丰收”情境的创设,展现了跨学科整合在实现“体能训练+劳动认知+品格培养”三重目标中的实践智慧。

※幸福传唱:以美育人,温暖前行
活动中,安师附小五(5)班学生代表与陆晓妍、鲜琴琴两位教师共同演唱歌曲《最好的未来》。清澈的歌声传递出幸福课程“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温暖理念,也为整场活动注入了情感与温度。
※专家引领:精准把脉,共谋发展
陆春荀肯定安师附小在“文化塑造力”上的校本实践,指出“三层三阶”模式为教师成长提供了系统性支撑。她建议,学校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成果展示形式,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完善教师成长反馈路径,以增强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解艳指出,安师附小立足办学特色,将中医药、非遗与红色教育有机融合,构建了支持教师发展的生态体系。她期待幸福课程清水路小学共同体下阶段通过区域平台加强资源共享,形成目标一致、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格局。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幸福课程,教育便不再是单向的传递,而成为一场师生共同奔赴的成长旅程。学校将继续在共同体的携手同行中,以项目为桥,以幸福为名,在思政育人的深耕之路上,点亮一盏盏心灯,让每一个平凡的教育日常,都向着美好与希望不断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