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区教育系统第六届“双名工程”郁婷学前名师工作室以“沙水游戏”为载体在博翔幼儿园开启研讨之旅。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爱华,嘉定区教育学院学前教研员郁婷及所有工作室成员参加活动。
●○观察•倾听:在沙水间读懂童真
博翔幼儿园教师宋蒙蒙率先开展沙水游戏背景分享,从沙水区环境创设的安全与探索平衡、材料投放的动态调整,到幼儿近期游戏中的兴趣点与探索方向,清晰地搭建观察框架,让成员们带着目标“有备观摩”。
随后,成员们移步户外沙水区,围绕“自主游戏中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师幼互动”这一主题,分组观摩幼儿户外活动现场,观察活动中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并通过和幼儿一对一倾听,捕捉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情感与内在需求,为观察判断循证,以辨析师幼互动的价值与意义。
●○复盘•思辨:在交流中沉淀经验
观摩后,教师们快速进入小组讨论环节。成员们围绕“指向幼儿自我效能感培育的师幼互动”“思考哪些互动有利于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培育?哪些是值得反思或有待商榷的?”“我们的思考与困惑”等进行小组分享。
在每组分享后,华爱华教授为教师们的观察识别“把脉定向”。她肯定教师们细致的观察、和幼儿的温暖对话,以及工作室研究主题的意义;同时指出,师幼互动需更精准锚定幼儿需求,要对幼儿进行充分解读,除了看幼儿行为,还需要了解幼儿的动机与想法、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识别幼儿新旧经验的转换,要从“我想要幼儿怎么玩”转向“我想知道幼儿是怎么玩的”。她强调,真正的师幼互动应建立在对幼儿内在逻辑的理解之上,教师需放下预设,倾听幼儿表达,关注其行为背后的意义建构。唯有如此,才能支持幼儿在自主探索中积累成功体验,逐步增强自我效能感,实现从“我能”到“我愿”的积极转变。
案例交流环节,三位成员分享了实践思考。新徐幼儿园陆冰园老师分享案例《一对一倾听中“避而不谈”还是“真不在乎”》,回顾自己和幼儿日常相处,并反思要时刻提醒自己:一对一倾听,不是去听儿童“该说什么”,而是听他们“想说什么”。
博翔幼儿园宋蒙蒙老师分享案例《走,玩沙水去!》,对班中一位幼儿长期以来的细致观察,并反思了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何时介入、如何互动等问题。
马陆以仁幼儿园赵佳兰老师分享《“捧场王”的自我反思》,针对班级幼儿普遍“求关注”的现象进行思考,以及在日常过程中的反思性实践,要回应真实的需求,助力幼儿更为持续的发展。
●○互动•领航:在专家点拨中明确思路
华爱华教授对互动专业度予以肯定,并对本次活动做出精准点评与高位引领,围绕“游戏中指向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师幼互动”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她指出,教师首先要读懂幼儿,才能有的放矢,根据当下的情景进行互动。在游戏中要弱化教师的存在感,尊重幼儿的游戏,看到幼儿的“哇”时刻,精准的观察与有效的支持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郁婷进行总结。她认为,以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为导向的高质量师幼互动,需超越表层交流,核心是深度理解幼儿内在认知逻辑。实践中,教师应破除预设思维框架,全力倾听解读幼儿表达——无论稚嫩语言或无明确指向的行为,均需深挖其背后的意义建构与发展需求。以此作为师幼互动的原则和底气,也是强化师幼互动成效、稳步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关键,最终为幼儿长远身心发展与能力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在“发现幼儿独特价值、相信幼儿成长潜能、支持幼儿自主发展” 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教师们将持续深化思考、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教育实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