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嘉定区教育学院主办的《“野”趣生发创想,“艺”境润泽童心——儿童视角下户外创想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科研成果推广活动在昌吉路幼儿园总部开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原党支部书记、副所长黄娟娟,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馨、安亭镇社发办副主任潘晴等出席活动。区内各幼儿园科研负责人、安亭学前教育集团创想艺术社团、嘉定区第六届陈佳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民办园牵手单位以及昌吉路幼儿园园级家委会代表等参加活动。活动由嘉定区教育学院科研室科研员郭文霞主持。
◎现场观摩,走进儿童世界
活动伊始,与会者走进昌吉路幼儿园的“吉宝院子”,实地观摩幼儿在“光影树林”“童话树屋”“泥巴派对”“花车巡游”“神奇小路”等户外场景中的创想艺术活动。儿童在自然环境中自由探索与创作、大胆表现与表达,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充分体现了“野趣”中萌发的艺术活力。
◎成果交流,支持儿童创想
昌吉路幼儿园园长孙凤作题为《儿童视角下户外创想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的成果报告,阐述团队聚焦三个核心问题,系统构建儿童视角下户外创想艺术活动的系列目标与内容、组织形式、指导策略、综合性评价体系以及研究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昌吉路幼儿园杨继芬老师汇报调研行动《马赛克法+NVivo:走进幼儿户外创想艺术世界的解码之旅》,王玲和秦夏老师分别分享案例《大树生气了》和《云朵秋千》,研究如何让教师的视角与理念不断更新,并最终服务于儿童的成长。

◎新书发布,见证研究成效
潘晴、孙凤共同发布研究成果《幼儿园户外艺术创想活动设计与实施》。这标志着昌吉路幼儿园在户外艺术教育领域的探索成果进一步系统化、可推广化,为更多的幼儿园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参考。

◎专家视角,指引前行方向
黄娟娟指出,本项研究过程扎实、成果丰硕,具体体现为五大鲜明特点:一是立足高位引领,以自然教育、活教育等理论为根,回应美育政策,破解创造力培养难题;二是问题导向明确,依托马赛克方法与Nvivo分析开展实证研究,精准把握幼儿视角;三是成果创新性强,构建了涵盖分层目标、三种组织形式与六大活动区的实施框架;四是研究方法科学,综合运用SPSS量化分析与Nvivo质性编码,使结论客观可信;五是赋能教师成长,锻造了研究型团队,成果影响力显著。她期待幼儿园能持续深化成果辐射,构建长效机制,在“以美育人”的道路上继续深耕,让美的滋养惠及每一位幼儿的成长。
◎领导讲话,勾勒当下未来
丁馨表示,本次活动让她切身感受到了“野趣”“艺趣”与“童趣”的美好融合,并用“三个关键句”分享了她的主要观点:一是感谢昌幼团队的默默深耕和专家的一路引领,让理念照进现实,勾勒出了一所幼儿园独特的“办学画像”;二是清晰的实施框架、有效的活动设计策略以及立体的评价方法等,让研究达到了预期,形成了一套富有成效的实践体系;三是教师们的经验分享和现场的幼儿表现,生动地诠释了何为“儿童视角”。展望未来,她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持续深化儿童视角,让研究主体回归儿童本身,让“儿童的画”与“儿童的话”发声,让每个活动都成为儿童“想说、想做、喜欢做”的“童心工程”;二是搭建多元共享平台,让成果辐射更多园所,惠及更广阔的教育实践;三是期待他们以此为基础,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路径,让成果持续“生长升级”。

本次活动是一次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深度对话。在“野趣”中尊重儿童的天性,在“艺境”中滋养儿童的心灵,昌吉路幼儿园将继续在“儿童立场”与“创想艺术”的融合探索中深耕不辍,给儿童一个更美好的童年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