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种子计划孙文冲心理团队第五次研修活动在安亭小学开展。嘉定区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处颜晓莉、费夏曦、宋东升,苏州市心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心理研训员陈湘萍以及孙文冲心理团队成员参加活动。本次活动聚焦“项目化学习助力学生心理素养提升”,通过项目介绍、课堂展示、经验分享与专家引领等环节,呈现心理教育与项目化学习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项目介绍
安亭小学孙文冲老师在介绍项目时强调以素养为导向、以学科实践为路径,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团队将依托区级课题,绘制分学段课程地图,设计驱动性问题与挑战性任务,开发配套手册,推进微项目与单元项目实践,完善多维评价体系,切实促进学生情绪管理、社会交往等心理素养发展。
◇教学展示
在教学展示环节,孙文冲老师执教《情绪花开》,以“情绪猜猜猜”游戏导入,引导学生识别情绪词汇;通过“情绪花开”小组活动,分享情绪体验并绘制情绪之花,探索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实现情绪认知的可视化建构。
◇经验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顾奕恬老师以《假如我是“旅行设计师”》为例,展现心理剧与项目化学习的融合。课程历经三个版本的迭代,从角色扮演到真实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整合多学科知识,践行“做中学”理念。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王淑妍老师在《转念花开》课例中,围绕“如何策划心理抗逆力展览”这一驱动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视频、卡片转换与绘画,完成对失败认知的结构性重塑,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专家引领
陈湘萍指出,三节课例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生态,分别实现了情绪的“可视化建构”、职业体验的“真实性转化”与认知模式的“结构性重塑”。她强调,项目化学习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路径,让素养在真实任务中自然生长。
◇总结赋能
颜晓莉在总结中肯定团队以任务驱动促进“共生共长”的实践成效。她表示,团队成员富有活力、分工明确、成果初显,并建议后续进一步增强互动研讨,凝练科研成果,开发可推广的课程体系,持续扩大专业影响力。
本次活动作为上海市“种子计划”心理教育团队的一次深度研修,不仅展示了项目化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丰硕成果,还通过任务驱动与素养导向,为心理育人探索新的实践路径,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