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幸福家园 德润童心”嘉定区幸福课程实施下幼儿品德启蒙展示研讨活动在百合花幼儿园开展。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馨、学前教研室主任陆静、德研室德研员赵云洁、学前教研员修成静,百合花幼儿园园长王蔚蓉,区幸福课程试点园园长、业务园长、家长等50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嘉定区教育学院德研室德研员解艳主持。
●聚焦家园共育 优化育人方向
丁馨高度肯定各幼儿园在家园共育与品德启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认为方向正确、落地扎实。同时,她也对家园协同开展幼儿品德启蒙工作提出三条建议:一是统一教育认知,创设多主体的全员参与机制,破解“家园标准不一致”的关键问题。二是拓宽教育场域,形成“园所引导+家庭巩固”的全时空闭环,强化品德实践的接续性。三是联动主题活动,创设沉浸式全感官体验,深化情感的具身体验,主张通过用“沉浸式情境”感知“真善美”,以“日常小任务”践行“真善美”,靠“榜样示范”传递“真善美”。
陆静对活动进行点评。她高度认可百合花幼儿园通过集体活动、家长沙龙等形式主动捕捉家庭中的品德教育契机,认为这种做法构建了日常化协同育人机制;同时肯定各园在品德启蒙道路上的持续探索,指出幼儿园清晰呈现资源中的品德启蒙点与活动目标、从生活细节挖掘教育元素的行为,为品德教育实践提供宝贵参考,也彰显了扎实的实践态度与深刻的思考深度,并重申幼儿园需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家庭与社会合力,让教育更贴近幼儿、引发共鸣。

●精耕课堂实践 寻找藏在照片里的爱
百合花幼儿园封皎老师执教集体教学活动《藏在照片里的爱》,充满温情与感动。她巧妙运用记录幼儿生活的照片作为鲜活素材,带领孩子们重温美好瞬间,主动发掘其中蕴含的家人深情,帮幼儿建立起对“爱”的具象认知,打破抽象情感教育的壁垒,更通过生活化场景的再现,培养了幼儿的情感观察能力与表达意愿,进一步强化其共情意识,为幼儿社会性情感的深度发展筑牢基础。

●共话感动瞬间 助力家长读懂孩子
百合花幼儿园大班教研组组长张怡宁与家长代表开展《家园协同如何助力幼儿品德启蒙》家长沙龙。活动以孩子解读“藏在照片里的爱”为切入点,邀请家长分享过程中的感动瞬间,有效帮助家长突破成人视角与思维定式、理解孩子对“爱”的认知与表达,更引导家长学会聆听幼儿心声,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敏锐捕捉教育契机,掌握可行的育德方法,切实助力幼儿品德启蒙。
●家园社协同 多园共探幸福教育路径
百合花幼儿园园长王蔚蓉以《深耕家园协同,以“美”润心育幸福——嘉定区百合花幼儿园“我与家庭”幸福课程园本化实践分享》为题进行主题汇报。百合花幼儿园将“以美育人、以德润心”作为课程融合实施的核心方向,用“百”“合”“花”三字锚定“美”与“德”的共生起点,构建“探美”“品美”“达美”递进式融合链条。同时以“家庭随手拍”行动作为抓手,让美成为真正滋养幼儿品德、培育家庭情感的“美好载体”。
方泰幼儿园左娇莹老师以《从“孝”出发,向“幸福”而行——家园协同视角下幼儿园孝道家文化活动实践探索》为题,分享方泰幼儿园以传统孝道为根基,聚焦传统孝道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落地,通过家园协同探讨策划孝道文化活动、四感盲盒任务让幼儿感受爱、传递爱,促进幼儿幸福感的提升与品德的成长。
黄渡幼儿园赵丽莉老师以《从“遇见需求”到“预见成长”——家园社协同共建“走进大城”活动的幼儿品德启蒙新范式》为题进行了经验分享,阐述了依托挖掘周边资源生成的“走进大城”体验活动让幼儿园打破了园所边界,让幼儿在与家庭、社区的真实互动中品德启蒙,自然感知社会的规则和责任。
清水颐园幼儿园李海燕老师以《从“换鞋”到“蜗牛保姆”——家园协同培养幼儿责任感的双路径实践》为题。进行了经验分享,在托小班的“换鞋”案例及中班的“蜗牛保姆”案例中指出聚焦常规、非常规时刻的重要性,把责任感培养落地到幼儿的每一个日常行为中,通过细致路径让责任感在幼儿心中逐步扎根。

本次展示研讨活动,呈现了嘉定区基于幸福课程理念的幼儿品德启蒙的多元实践成果,进一步强化了家园社协同育人的成效。未来,各园所将继续完善教育实践创新与育人资源整合工作,持续推进品德启蒙教育体系建设,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为嘉定区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