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海市第五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劳动教育基地团队,在基地主持人、正高级教师、校长龚铭的带领下,到嘉定区劳技教育中心开展交流活动。双方围绕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教学环境优化与育人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研讨,分享实践经验,凝聚行动共识,为后续协同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案例深研:八宝饭中的文化传承
基地成员、嘉定劳技中心顾美华老师以市级八年级公共案例《八宝饭制作》为研讨载体开展活动。顾老师以工序解析为线索,引导成员通过实践领悟该教学案例的设计内核与实施要领。随后,基地成员亲手排列红枣、桂圆、莲子等食材,通过“揉、捏、铺、摆”体验传统工艺,在实践过程中感悟其中蕴含的“团圆美满”文化寓意。成员们一致认为,该案例实现了技能学习与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研讨深化了对公共课程资源的理解,促进了教学经验在基地与区域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与共创共进。
■空间建构:融通古今的育人场域
在主任徐晓红与副主任葛敏霞陪同下,基地成员实地走访考察中心“传统与现代共生”的育人空间。成员们依次参观了八宝饭制作教室、木艺坊、乐创坊、智创中心、3D打印室等功能场馆,从传统手工艺到智能科技制作,亲身感受劳动教育在内容、载体与形态上的融合创新。成员们还走进八年级课堂,观摩市级公共项目的实施情况,对中心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全域共享的实践路径给予高度认可。通过本次实地探访,“硬件适配课程、空间服务育人”的理念从抽象走向具体,为区域劳动教育后续深化空间赋能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报告引领:共研劳动教育新路径
徐晓红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劳动者》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从“嘉定劳育”课程群的构建、“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践迭代—成果生成”的项目化教学实施路径,到“劳动筑基、创新赋能”的育人成效,全面呈现了区域劳动教育系统推进的实践成果,为持续深化劳动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框架。
在研讨环节,龚铭对嘉定劳技教育中心“课程系统化、教学项目化、育人协同化”的实践成果给予肯定。他指出,嘉定区劳技教育中心在市公共项目上的探索与全面实践为全市劳动教育课程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建议在“AI+传统劳动”融合、素养导向评价方法建设等方面持续深化,为区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本次交流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双方共识,为后续合作注入新动能。未来,嘉定劳技教育中心将持续深化“智创融合匠新”的特色发展,加强区域联动与成果辐射,共同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劳动者贡献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