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顺应幼儿 成就教师——以幼儿为主体的保教计划与实施变革”项目成果的设计与优化研讨活动在南翔幼儿园开展。项目负责人、嘉定区教育学院图书信息部主任、幼教部教研员黄悦,嘉定区教育学院学前幼教部教研员郁婷,南翔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理事长、南翔幼儿园园长邓姝雯,以及来自嘉定新城学前教育集团、南翔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的园长、副园长参加研讨,围绕“案头导航小绿书”“弹性作息小蓝书”“幼儿园环境小红书”三本工具书的框架设计与内容优化展开深度研讨,共同探索如何让保教工作更贴近儿童、更支持教师、更减负高效。
●思路介绍:“三色书”的设计原则与价值方向
首先,由南翔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理事长邓姝雯代表两个集团研究项目组,汇报“三色书”在设计中的原则,她强调三本工具书的核心是“减负提质”,必须聚焦教师真实痛点,提供清晰的操作原则和可视化流程图,让教师“照着能做、做了有效”。
●直面痛点:从“教师负担重”到“儿童发展实”
随后,由两个集团的六位代表根据各园承担的研究项目,对“三色书”的框架搭建和具体变革案例进行交流。
南翔幼儿园金培华、中福会新城幼儿园赵洁两位老师,交流“案头导航小绿书”的设计思路和案头工作减负增效实践案例,回应“写得多、用得少”“模板化、无个性”等痛点。
博翔幼儿园陆琦老师结合沙水游戏的作息变革实践,说明如何在保障“稳定作息、避免消极等待”政策底线的前提下实现时间弹性;双丁路幼儿园园长潘晓敏以作息与实践中的几个冲突为切入口,交流“弹性作息小蓝书”必须要回答清楚的“时间从哪里来,怎么来的”答案。
留云幼儿园王佳旎、嘉定新城实验幼儿园秦燕两位老师,分别从环境区域和促幼儿发展两个角度交流“环境创设小红书”的设计框架,以及环境如何从“装饰展示”转向“支持儿童学习与发展”。
●达成共识:三本书,三种定位,一个目标
活动第三阶段是结合项目研究过程和六位教师交流的内容,开展小组讨论。
郁婷从成果的科学性、操作性两方面对研讨重点进行明确,经过分组研讨与集体交流,与会教师就三本工具书的定位与框架达成共识。
黄悦在听取小组研讨的基础上,对三本工具书的后续完善方向进行梳理:从典型性、普适性、可行性出发,《案头导航小绿书》应成为教师案头工作的“实用工具箱”;《弹性作息小蓝书》做教师的“思考脚手架”,以短案例为主,引导教师通过学习开展价值判断与专业自觉;《环境创设小红书》做教师的“轻量灵感库”,环境案例便于教师按需取用,通过“变前vs变后”对比,直观呈现环境对儿童发展的支持作用。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再一次明确了三色书是成果汇编,也是支持一线教师专业实践的“对话伙伴”。下一步,两个集团各成员将根据本次共识进一步优化内容,明确分工与时间节点,确保工具书真正“看得懂、用得上、有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