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2-00000142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日期: | 2021年10月22日 | 主题分类: | 高中教育 |
关键词: |
嘉定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20]37号)等文件精神,为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在本区全面实施,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新”理念和要求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区域内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改革,通过研究与实践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新教学、新队伍、新评价”这“六新”的一致性,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有机衔接,实现普通高中分类分层、特色多样发展,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科学的质量观,开展跨区域联合研究项目,促进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优化学科教师队伍,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和研究意义的“双新”精品课程资源、引领区域化实施“双新”的学科团队或领军人物、每所普通高中实施“双新”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争创全市“双新”实施项目区、项目校,为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双新”奠定扎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以学生实际和成长需要为核心,把“双新”具体内容转化成指向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核心素养提升的新课程体系;从学科特点和师资现状出发,有序落实“双新”的具体要求,逐步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双新”实施范式。
1.坚持重点突破,提升质量,增强实力。聚焦学生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双新”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项目实践与研究,以学校项目、学科项目、跨学科项目为主要载体,着力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一体化改革。
2.坚持价值引领,强师赋能,激发动力。紧扣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发展命题,开展各级各类“双新”专题培训,指导校长、教师和教研员实现“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新教学、新队伍、新评价”理念与行动的系统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双新”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3.坚持机制创新,多方联动,提升活力。加强区域横向联合,与杨浦区教育局开展“行政联手,教院牵手”合作,共同进行“双新”理念和要求下的课程、教学、作业和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加强区内纵向联动,构建教育局、教育学院、学校三方组成的“指导-实施-反馈-改进”机制,在“双新”实施上形成共识,统一标准,整体推进,不断增强育人活力。
四、重点任务
1.加强整体规划,建构丰富而有特色的新课程
一是严格落实“双新”实施步骤和要求。各普通高中在推进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学科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上,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数学、英语学科先行实施“双新”,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其他所有学科全面实施“双新”。建立、健全教材和课程计划审议机制,组织普通高中按规定选用各学科教材,指导普通高中严格对照上海市课程计划编制本校三年课程实施规划、课程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二是关注“双新”的区域性转化和校本化实施。精准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建设五育并举的区域和学校课程体系。以建设上海市“基于区域特色的综合课程创造力的实践与研究”实验区为抓手,鼓励普通高中建设符合“双新”理念和区域特点的科创贯通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课程等综合课程,开展符合“双新”要求的项目化学习活动,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2.提升课堂品质,建设实现核心素养的新教学
普通高中深入开展“双新”背景下的课堂转型研究与实践,探索旨在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全面总结区域承担历史学科国家统编教材试教试用工作经验,开展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细化研究,形成符合“双新”理念和要求的学科目标体系、备课体系、作业体系、评价体系。开展基于“双新”的教材解读、分析以及“学本化”实践。重点推进大单元整体教学,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研究与实践。梳理总结在线教学经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导向自主学习的动力系统。
3.强化育人导向,形成以素养为导向的新评价
对照“双新”理念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嘉定区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进一步构建涵盖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品质和成长增值五大指数的“嘉定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核心指标体系”,不断健全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以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作业改革,改革评分方式与规则,加强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研究,调整和完善区域基于“双新”的学业质量调研监测制度,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组织与新教材配套的作业、测试案例的校本化编制和使用,形成高中“双新”区域作业、测试题库。
4.坚持培育辐射,建设知行合一的教师新队伍
加强“双新”实施三大主力队伍建设,组织普通高中校长、教师和教育学院教研员参加教育部和市教委开展的各类“双新”专题培训活动,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研员的课程研究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组织实施区本、校本“双新”研训活动,完善区域“研训教一体”教研模式和三纵三横的教研网络(三纵:区级教研、联片教研、校本教研;三横:学科中心组、项目工作组、教研组备课组),推动教研转型,形成适合普通高中“双新”教学的区域和校本教研模式。组织“双新”优秀教案和课例评比活动,推动普通高中教师开展“双新”理念和要求下的教学实践,汇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教学资源,并依托区域“嘉学习”、“嘉研修”、“智慧教室”等平台和市、区等层次的教研活动和展示活动,分享、辐射骨干教师的“双新”教学实践经验,在互动研讨、教学实践中整体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素养。
5.坚持整体推进,构建课程教材实施的新机制
构建以“行政主导、专业指导、学校主体”为基本模式的“双新”实施长效运行机制,明确教育局、教育学院和学校的职责定位;成立“双新”专家委员会,完善教科书选用委员会,指导学校严格使用国家审定教材,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建立“双新”实施审议与评价机制。统整教育督导、教学调研、教育评估等监管督查行动,开展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随访督导,建立“双新”实施背景下的常态化、伴随式督导机制。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由教育局、教育学院领导、相关科室组成的“双新”实施专项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双新”实施工作的领导决策和沟通协调。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祝 郁(区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许敏杰(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
朱 芳(区教育局副局长)
李 娟(区教育局副局长)
许晓芳(区教育学院院长)
成员:王冰清、凌雪花、花 洁、丁 馨、章 珣、杨文斌、颜晓莉、倪晓辉、刘怡桦
专项工作小组下设由市、区、校三级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双新”实施的研究和指导,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问题。
各普通高中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以推动“双新”落细落地落实为目标制定校本实施方案,优化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发展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制度,同时在校本教研模式、教师评价机制、绩效考核办法等方面持续改进。
2.政策保障。对照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实施意见,从校舍建设、学习空间装备建设、信息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建设等五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全面推进和落实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加强跟踪指导和过程管理,定期组建专业团队或机构对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工作开展评估。教育学院加强区本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完善专项教研活动机制,指导学校自主开展相关培训。
3.专业保障。依托教育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外区专家和区教育学院教研员,统筹培训、教研、科研等各项引领和指导工作。积极开展研讨交流和经验推广,总结梳理区本化、校本化的“双新”实施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
4.宣传保障。坚持正确导向,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广泛理解、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有利于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202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