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0-00514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0年12月07日 | 主题分类: | 义务教育 |
关键词: |
关于印发《嘉定区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化学习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中小学:
现将《嘉定区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化学习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附件:嘉定区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化学习行动计划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2020年12月7日
附件:
嘉定区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化学习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文件精神,积极推动区域义务教育的教与学方式变革,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的实践和研究,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嘉定“传承教化之风,镕铸品质教育”核心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变革育人方式,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全面提高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以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以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为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形成发展性学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为目标,积极参与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项目研究,立足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立足校长教师的研究力提升,立足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发展”、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自主”,积极推动落实区域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具体目标如下:
1.构建分层、分类、分阶段的区域项目化学习推进格局。根据不同学段、不同项目类型,组团开展研究,点面结合,共同营造推动教与学方式变革的良好生态。
2.组建项目化学习核心项目组。由项目专家、区教研员和科研员、项目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等组成,形成协同高效的常态化研究机制,引领本区中小学开展项目化学习研究。
3.培养和发挥领军队伍的辐射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具有项目化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行动能力的领军校长和教师,培育一批项目化学习的典型学校、典型经验和案例,为全市层面的项目化学习研究提供嘉定样本。
4.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活动,在经历和体验中提升合作探究、创造性思考、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任务
1.强化理论学习,夯实研究基础
开展以“深入理解项目化学习基本内涵,精准把握项目化学习研究方向”为主题的系列学习培训活动,夯实理论根基,达成研究共识,明确前进方向,推动智慧分享,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教研员和科研员的研究力以及骨干教师的执行力,为项目化学习研究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邀请市专家团队,对教研员、科研员、实验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等开展专题培训,深入理解项目化学习的基本内涵。以学区集团为载体,与嘉定区现有的“小学学习品质提升三年计划”和“初中强校工程”等项目相结合,以小学学习品质研究团队和初中校长研修共同体为平台,推动以校长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团队,在学校活动领域、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形成相关项目成果。
2.组建合作团队,形成研究合力
以1所市种子实验校和5所市项目实验校为核心,广泛发动各中小学参与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构建嘉定区项目化学习实践共同体。依托“区级教研、学区集团联片教研、校本教研”,各校共研项目化学习实践、共享项目化学习经验,开展多维立体的项目化学习教研,加强项目化学习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探索项目化学习“云教研”有效策略,开展跨区域项目化学习联合教研,拓展教研时空,拓宽教研视界。
3.优化项目布局,提升研究效能
以分阶段推进为抓手,由点带面,分层分类,逐步铺开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形成“核心项目组专业引领、市级实验校带头试点、区级项目校深入研究,义务教育学校全员跟进,高中学校广泛参与”的推进路径。以科学布点为保障,每个街镇确保至少有一个市级或区级的实验校,体现区域特点或需求。以学段特点为依托,细化三类研究项目的区域架构。即小学学段主要开展活动项目和学科项目的项目化学习研究,初中学段主要开展跨学科项目的项目化学习研究,努力优化各实验学校的项目研究方向和研究主题。
4.统筹区域资源,加强研究保障
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项目化学习提升区域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统筹区域资源,依托“科技+人文”区域教育综改特色,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创新课程实践方式,有机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拓展项目化学习的内容。深入挖掘“科技创新课程、环境生态课程、民俗文化课程、审美创意课程”等四大类创新实验室课程的资源,发掘和优化项目化学习的主题,统整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效能。构建以“嘉学院”学习中心为核心的,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项目化学习资源共享体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师学习方式、提升教师课程教学能力,加强教、研、训的有效整合。
5.探寻评价模式,促进研究改进
积极参与研制和应用市级项目化学习质量标准,评价指标和工具,融合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全面、科学评估区域项目化学习成效。将项目化学习评价融入嘉定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将项目化学习的评价结果与学生探究型学习成果评价有机整合,丰富嘉定区教育质量品质指数中的学生创新能力指数,不断健全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可操作的、区本化的项目化学习评价内容和方式。
四、推进机制
(一)健全组织管理
加强行政推动和专业指导的结合,形成推进合力,统筹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项目化学习。嘉定区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领导小组:
组 长:姚 伟
副组长:李 娟 祝 郁
成 员:王冰清 樊 钏 章 珣 杨文斌 储春红 周雅芳 徐 颖
嘉定区项目化学习研究办公室设在嘉定区教育学院科研室。
(二)强化三级联动
构建“区域推动、专业指导、学校主体”为基本模式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制定《上海市嘉定区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行动计划》,召开区域启动会。教育学院积极对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和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积极依托市项目组的专家指导力,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市、区两级的实验校、项目校立足校情,制定并实施校本化的项目化学习方案。
(三)推动智慧分享
根据各校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实践和推进情况,定期开展对市区两级实验校、项目校的总结评估工作,挖掘亮点;定期召开研讨会、展示会,分享项目化学习的研究经验和实践案例;分学段、分项目类型,定期进行成果的宣传与推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经费扶持。为市、区两级实验校、项目校配套专项研究经费,指导各校规范使用经费,优化经费使用结构,提高使用效益。
(二)落实资源保障。组建市、区两级专家团队,推动校长和种子教师培养,提升校长和教师的项目化学习领导力。
(三)优化技术支撑。充分借助“嘉学院”“嘉学习”“嘉研修”“智慧教室”等智能研训平台,过程化建立技术支撑、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项目研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