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15-00018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15年02月27日 | 主题分类: | 学校督导评估 |
关键词: |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对嘉定区苏民学校教育综合督导的报告
2014年12月15日至16日,由区教育督导室督学、区教师进修学院相关部门领导、教研员和三位外聘督学组成的督导团,通过听取汇报,深入课堂听课,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形式,对苏民学校进行了第五轮教育综合督导。现将督导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苏民学校有着80年的办学历史,现为嘉定区南翔地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33105平方米,建筑面积26637平方米,各类专用教室配置齐全、设施设备完善。现有教职工114人,专任教师96人,师生比为1:12.5;中学教师本科学历100%,小学教师本科学历93.6%,研究生学历共5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初级教师36人,35周岁以下教师占40.6%。目前学校共有37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2个班,中学15个班;在籍学生1428名,其中随迁子女633人,占学生总数44.33 %。平均班额数为38.6人。
近年来,学校秉承“荣校、兴乡、爱国”的办学传统,围绕“为了师生的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幸福教育,不断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模式,先后获得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嘉定区文明单位等,也是嘉定区新优质学校联盟单位。三年来,学校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获得市级奖项9个,区级奖项53个。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以打造“幸福苏民”为目标,健全学校管理机制
学校以“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打造快乐有效的课堂,培育健康乐学的学生,成就敬业幸福的教师,建设与南翔经济协调发展的幸福学校”为工作目标,规范办学行为,践行品质教育。学校立足办学实际及未来发展,制订了较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建立了规划达成度的内部自评机制,用规划来引领学校发展。在规划推进过程中,将规划内容转化成工作项目,以项目推进的形式,确保了师生的共同参与,促进了规划的有效实施。
学校注重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赢在中层”的课题研究,建立中层干部培训制度,提升干部素质。学校建立了《苏民学校章程》,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网络清晰。学校贯彻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原则,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促进了管理的民主化,决策的科学化。学校以改扩建工程为契机,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全员美化校园”、“十大校园美景评选”等活动充分发挥师生智慧,优化了育人环境。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组建了舞蹈队,魅力瑜伽、摄影小组等社团,丰富教工的文化生活。
学校能够根据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着力改善办学条件。2011年对原有教学用房实施了校安工程,2013年新建了部分教学楼及教学辅助用房。三年来,学校陆续配备了10多个专用教室或实验室,专设爵士乐队训练厅、铜管乐队训练厅、舞蹈房,还增设了教工活动室、休息室、会议室,建造了现代化室内体育馆,含温室游泳池。现图书馆拥有61263册藏书,阅览刊物80种,生均图书45.65册,图书流通率达22.07册。
学校目前已形成《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等财务管理制度12项,确保财务管理机制健全、合法规范。在资产管理上,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固定资产登记、专人管理等工作网络和流程,进一步明确物品管理制度7项。学校财产物资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全覆盖的安全管理网络和防范体系,有比较完整的安全制度30多项,能集中抓好技防、物防、人防,措施有力有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每学期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安全教育日活动;定期开展安全逃生演练等防范活动。学校被评为2012-2013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二)以立足校本研修为重点,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学校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敢于创新、合作进取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学校注重师德建设,制订了《苏民学校师德规范》,通过师德建设推进会、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全体教职工签署《苏民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十项承诺书》、《苏民论坛》等,进一步提升了教职工的师德素养和责任意识。学校加强教师的管理与考核,重新修改绩效分配方案,制定了《班主任考核条例》、《教科研奖励条例》、《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教职工考勤条例》等,提高了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学校积极开展“青蓝工程”建设,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对青年教师尝试“三导师”制,分别从思想、学科教学、班主任管理等方面扎实推进青年教师成长,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学校重视优秀教师的培养,在加强区级骨干教师培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机制,积极形成优秀教师培养梯队。目前共有区级学科带头人1名,区级骨干教师4名,南翔镇学科带头人5名,校级骨干教师5名。
学校结合教师发展目标,制定了《教师校本培训课程实施方案》,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抓手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三年来学校围绕“为了师生的幸福成长”理念,先后编撰出版了全体教职工辛勤汗水和心血的结晶--《走过2011》、《奋进2012》、《追梦2013》,作为校本培训教材,进行师德的再造。同时,学校积极探索“幸福苏民”建设,以区级规划课题的实施为抓手,边实践边探索,广大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实录或者生活体验,形成了《幸福苏民行动研究》系列丛书--《课堂教学论文集》、《主题班队会实录》、《打造快乐有效课堂足迹》等三册。从提升教师育德能力、打造快乐有效课堂能力、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为重点开展校本培训,目标明确,有针对性。
(三)以传承古镇文化为特色,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严格执行市课程计划,立足南翔古镇文化和苏民特色,依据“优化基础型课程质量、凸显拓展型课程特色和强化探究型课程功能”的原则,构建学校“幸福成长”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以“培养健康乐学的学生”为课程总目标,形成了“身心健康、品德健康、行为健康、学会学习、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六大具体目标。在实施中学校立足于课程的“二次开发”,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逐步完善课程结构。如:语文学科:充分运用学科优势,通过开发历史名人课程资源、文物古迹课程资源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拓展了语文知识。艺术学科:通过引进资源、创编课程、兴趣定向、分层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已逐渐积累与开设了48门可供学生选择的拓展、探究型课程,学生参与率达100%。学校目前已编写《少儿中国画趣味技法》、《学校管乐队基础教程》等多本可供学生选择学习的校本教材。
学校制定了较为齐全的教学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教学五环节,结合“幸福苏民大讨论”活动,以“苏民论坛”为抓手,积极开展“用课堂吸引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作业有效设计”、“课堂转型微讲座”等系列活动,逐步落实减负增效。依托优质资源,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堂转型,严格质量监控,提升教学质量。学校成立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小组,推行“实践--修改--再实践”课例的研究模式,丰富了教研组活动内容和形式。学校加强《上海市中小学绿色学业指标》的研究,将理念、目标、要求应用于学科教学,积极开展了以“智慧小达人”为主题的小学低年级基于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实践活动,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转型。本次督导共听课69节,其中优课23节,占比33.33%,良课45节,占比65.22%,中课1节,占比1.45%。
学校积极构建科研网络,建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科研中心组,出台了《苏民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苏民学校科研工作实施细则》、《苏民学校课题管理办法》等。三年来,学校共承担了8项区级课题,80余项校级课题立项开展研究。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开展“小课题”研究,并形成了“有效教学模式”和“乐学课堂建设”两大课题群,促进了学校教科研氛围的形成与工作的开展。三年来,教师公开发表论文达81篇,评比获奖论文近40篇,荣获“第二届上海教育创新征文”优秀组织奖。
(四)以构建德育课程为抓手,体现德育内容创新
学校德育保障机制健全,实施过程多样化。学校有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条线分工清晰、职责明确。学校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提出“爱心 责任心”育人理念,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年级组长队伍建设的同时,组建了教师志愿者、后勤服务志愿者、家长志愿者队伍,丰富了学校德育队伍层次。
学校重视德育内容创新,充分利用南翔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发了檀园、古猗园、南翔老街、南翔教育陈列室、许苏民墓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设计了《七彩花开伴我成长》手册,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制定了德育内容体系与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整体规划,构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公民素质、健全人格”四个德育模块,并且制定分年段要求。近三年来,学校构建了仪式教育、专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22门德育校本课程。
学校积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委员会章程》等,把教育合力纳入了依法治校的轨道。通过驻校办公、家长义工护校值日、家庭教育讲座、家长沙龙等途径凝聚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发展。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兴趣小组”、“心语信箱”、“心理辅导讲座”等途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成效。
(五)以开展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推动体卫科艺发展
学校以美启智、以美辅德,积极探索艺术教育普及化、项目特色化、形式多样化,内容整合化的艺术教育新路子,艺术教育目标明确、规划科学、措施有效,曾多次承担国家级、区级艺术教育专项课题。学校艺教工作围绕着“三个重点”即艺术类拓展型校本课程、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工程、美育和德育学科整合展开。学校开设铜管乐和爵士乐、行进管乐以及鼓号、儿童(中国)画等学科,其中铜管乐从1997年开始至今已有17年,获得较高的荣誉和奖项。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深入开展艺术品牌建设,在保持铜管乐团一枝独秀的基础上,又不断推进其他艺术社团齐头并进。
学校重视健康教育,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预案及应急措施》等15项制度,确保突发卫生与伤害事件的应急处理。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增强师生的健康意识。
学校重视体育工作,全面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体育锻炼活动,组建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队,开展踢跳、健美操、三棋、柔力球等比赛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三年来,学生参加体育竞赛获奖90多项,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三年平均为93.3%,体育成绩平均合格率为96.1%。
学校把科技教育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推进。每年举办校级科技节,参与率较高。成立“机器人”、空气监测、纸模型、计算机、航空车辆模型等科技类兴趣小组,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幸福苏民”的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深入人心。学校办学理念“为了师生的幸福成长”初步确立,但如何让“幸福苏民”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让苏民的师生真正感受“幸福”,建议学校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幸福的内涵,以师生幸福成长为基点,立项统领课题,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实践“幸福苏民”理念,带动学校全面再发展。
(二)青年教师的培养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学校教师队伍中缺乏具有鲜明教学风格、形成独特教学经验的研究型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不明显;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不快。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快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步伐,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积极为教师创设学习交流与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进一步尊重和关心教师的需求,调动教工工作积极性。
(三)校本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学校应该在现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与整体设计学校的课程建设方案,方案应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为引领,在基础型学科的校本优化实施和拓展、探究课程的开发建设,以及艺术特色课程的创建上,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建设,增强学校的课程领导力,保证学校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基础型课程校本优化实施方面,建议学校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转型,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借助江宁学校的优势资源,扎扎实实提高各学科教学品质。同时进一步深化并持续开展“课程执行力自主性督导评价”,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完成区级科研课题的同时,建议倡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开展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的小课题、小项目研究,学校立项阶段性的主导性课题,以引导教师的小课题、小项目方向,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二○一五年二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