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3-00000201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23年07月05日 主题分类: 学校督导评估
关键词: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对嘉定区鹤栖路幼儿园发展性督导的意见书

发布时间:2023-07-05 浏览次数: 【字体:

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精神和嘉定区《关于开展2022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发展性督导的通知》要求,2023年4月18日,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外聘专家、区督学、教研员、科研员等组成督导组,通过听取园长汇报、查看园舍园貌、观摩保教活动及卫生保健工作、组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开展个别访谈和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嘉定区鹤栖路幼儿园开展发展性督导。

一、基本情况

嘉定区鹤栖路幼儿园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一所公办一级幼儿园,目前有15个班级,5个小班、5个中班、5个大班,439名儿童。教职工60人,其中,在编教师33人,中高级职称占43%,本科学历达100%;区级骨干教师1人、镇级骨干教师2人、园级骨干教师5人,骨干教师占22.8%。保育员15人,营养员6人,中、高级占71.4%,各岗位工作人员任职资格均符合相关规定。

幼儿园占地面积6299平方米,建筑面积5552平方米,绿化面积 2268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2944平方米,活动室面积4262平方米。幼儿园创设了园内外特色鲜明的环境,户外设有微生态“实习场”、生态长廊,有草坪、小山坡、大型玩具、塑胶场地、攀岩墙等各类活动设施设备;室内建有生态角、生态坊等微生态环境,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需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幼儿园园舍、场地条件均符合建设标准。

三年来,幼儿园获评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十四五”实验基地、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区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区教育系统“示范型党组织”、区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区家长委员会工作先进集体、区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区教育系统办学先进单位、区“十四五”教师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基地。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树立共同愿景,目标明确把方向

幼儿园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嘉定区教育综合改革“文化铸魂 科技提升”目标,通过多方调研寻找发展的生长点、突破点、挑战点,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让生长像呼吸一样自然”的办园理念,爱“生态”、玩“生态”、享“生态”主旋律为园所优质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秉持“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每一个岗位人员与幼儿发展的密切联系。依托教代会机制,严格落实各项基本制度,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规范,园务信息公开透明。有“立改废”制度,制定优化《鹤栖路幼儿园工作手册2023版》《鹤栖路幼儿园条线管理工作手册》《条线管理工作流程》《鹤栖路幼儿园安全工作指导手册》《教学工作指引手册》《家教工作手册》《三大员工作手册》等,使各项工作更规范精细有效。每日行政工作巡查,定期召开园务会、园务扩大会,有具体议事记录。有专题性监控与检查,对保教人员的考核工作规范有效。

(二)推动聚力共行,队伍建设促成长

幼儿园以“铸师魂 强师能”为师资建设的核心内容,努力培养一支“勤学、善思、乐享”的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师德建设新举措,通过有效措施和途径激励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潜心育人,以“聚光有氧生态坊”党员工作室为引领,以“绿色心情氧吧”为载体,开展“师德季摘星”、师德建设“四个一”等活动,与教职工签订“师德承诺书”,进一步培育教职员工坚定的政治信仰,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履行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幼儿园建立健全园本培训制度,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实施分层培养,给予不同维度、不同类型的成长平台和发展支撑,支持不同层次教师个性化成长。建立教师发展三级梯队,启动新手教师“雏鹤”扶植项目、骨干教师“飞鹤”辐射项目、课程组长“头鹤”提升项目、教师团队“鹤群”驱动项目、后备干部“鸿鹤”培育项目,通过项目化管理及多年来的园内自培、外输研修、专家引领、多维赋能,形成队伍专业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氛围,具备了一支“鹤之翼队”不同层次的骨干梯队。

(三)基于儿童发展,保育教育提内涵

幼儿园明确“见微知著,趣动生态”课程理念,建立以共同性课程和特色项目为园本课程的架构体系。深化保教实践研究,优化保教过程实施,强化质量监控指导,不断提升保教水平,进一步保障幼儿发展。

幼儿园各类保教计划齐全,教研活动内容完整,大小教研联动,教研活动后有反馈及评价表,跟进教研实施情况,帮助教师有效落实一日课程。幼儿园建立了课程实施监控管理网络,每学期制定监控方案,包括教师案头工作、半日活动实施和专项性活动实施,监控记录完整,能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有效保障课程实施质量。

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有序合理,充分利用室内外资源开展四类活动,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活动体验。幼儿情绪积极、愉快主动,适应集体生活,同伴之间友好相处。生活活动中幼儿具有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集体活动内容有价值、聚焦主题核心经验,环节设计能关注趣味性、操作体验,给予幼儿自主观察、探索的机会;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内容、材料能关注幼儿发展需要的多种经验,环境创设具有年龄特点,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场地资源创设微生态场景;户外运动内容的设置能够关注幼儿多元动作经验的积累,运动过程中关注幼儿挑战能力,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玩法和内容;自主性游戏幼儿能主动参与,情节丰富,能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材料、器械满足游戏需要。

(四)夯实常态工作,后勤管理优服务

幼儿园始终遵循“保教合一”特质,在常态管理中逐步完善一日操作规范,根据保育员、营养员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开展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后勤主管深入一线,加强对三大员日常监控,每周有重点、有措施、有策略,考核结果与月考核挂钩。

幼儿园注重校园安全,不断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教育,进行各种安全演练活动。重视健康管理,规范开展各类人员体检,新生入园体检率和工作人员体检率均为100%。能建立较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发现异常情况按要求及时通知家长随访诊治。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制订各类保健制度及传染病预防预案,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消毒隔离知识等培训和实操演练工作,保育员能较熟练掌握日常消毒及发生传染病后物品的消毒方法。

幼儿园重视膳食管理工作。依托区级课题《生态教育背景下基于“儿童视角”的膳食均衡研究》和园级课题《以膳食优化促进幼儿善育的实践研究》,根据平衡膳食的有关要求及幼儿年龄特点较合理制定带量食谱,能定期召开膳管会,落实陪餐制度。师生伙食仓库做到严格分开。伙食费能做到每月公示,食堂明厨亮灶100%全覆盖,设施设备齐全,各类区域设置合理,标志统一醒目。

(五)建立多元共育,家园携手助发展

幼儿园汇编家园工作手册,明确岗位职责和家园工作各项制度,建立“一二三”管理机制,即“一月一会”例会制度、“两群信息”联系制度、“三位一体”办公制度,注重家长资源利用,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助教活动和安全护校等工作,家园沟通渠道畅通,互动形式多样,有效凝聚家园共建合力。疫情期间由园、班级家委会牵头直播开展“生态课”“种植课”“欣赏画展”,积极推动幼儿园办园理念下的课程向家庭延伸,打造“微生态资源”家教品牌,提高了家园共育的品质,促进了幼儿的更好发展。

幼儿园有社区协作共建意识,与辖区内7个村、居委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有计划地开展社区03 公益早教指导活动,2019年承办嘉定区03早教“活力宝宝”大赛的江桥镇分会场活动,幼儿园先后收到家长表扬信22封、锦旗58面,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办园目标,优化管理理念

“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办园目标未设定阶段性达成度标志和评价指标;管理网络和岗位职责匹配度不够。

建议:一是从全面管理和家门口的优质园高度出发,进一步确立办园目标的阶段性评价机制,建立基于目标的评价方法,使阶段达成度评价可检测,促进规划有效推进,办园目标更好实现。二是进一步完善管理网络,清晰管理流程,提高人文管理理念,使各类制度落地生根,使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效益最大化。如,在已编制的园管理手册、各类制度及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编辑《管理制度选编》小册子,让经常性工作要求和重点工作要求在册子中呈现,便于教职员工随时对照查阅各类制度、岗位职责,进一步使各项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教科研融合意识

区级以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尚待充实;科研队伍培养方式需拓展;教科研融合发展研究尚待深入。

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根据园所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在专业上有追求,运用各种方法着力培养、打造在区级以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二是科研队伍在区级普及培训和园本培训基础上,推荐园科研骨干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科研培训班学习,如市幼教科研培训班、区科研骨干培训班学习等,进一步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同时,拓展培训途径和方式,实现共建共享,如,参观学习、课题研究共同体、导师带教等形式。三是在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在科研推动特色课程的落地及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教科研融合发展的完整架构,厘清课题研究逻辑和课程实践规律之间的关系,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形成可视化、结构化的微生态“实习场”课程图谱,实现科研和教研的深度融合。

(三)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及监控机制,提高教研质量

课程方案实施中共同性课程要点未能较好的体现园课程理念;教研内容的实操性有待进一步思考;监控计划制定、过程实施、机制保障不够完善。

建议:一是进一步明晰微生态的内涵与外延,梳理体现生态理念的特色内容,更好地关注幼儿在与生态环境互动中的个体想法与意愿,把课程建设成富有生命的生态体,呈现更为符合个体需要、具有变化、灵动特点的课程。需不断完善课程实施要点和课程评价部分的设计,如,选择性微生态课程实施要点要与“劳作、研学、交流”的解释与图谱相一致,并思考如何让教师参与到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与优化中,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二是要关注教研内容的持续深入推进,在针对本园教研主题的经验梳理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要关注落地性、聚焦性和可借鉴性,凸显对教师专业提升的研究价值,让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更有方向。三是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特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系统思考监控计划、监控实施与监控的保障机制,在监控的反馈中注重引导教师更多关注幼儿的生成与需要,更多倾听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真实想法,更多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生成的问题、产生的兴趣点,追随幼儿的发现,进一步提供幼儿探索交流的空间,给予幼儿主动提问的机会,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课程实施的过程性管理和实效性。

(四)进一步关注后勤管理,做细做实提升品质

营养分析、菜谱制定、陪餐记录等内容尚需完善;其他细节问题尚需关注。

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营养分析和带量菜谱之间的联系,每周召开由分管领导、保健员、营养员、保育员参与的菜谱制定会议,做好菜肴的整理和收集,保证在幼儿食谱编制过程中能精准定量,力求营养分析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摄入量平衡。可结合课题研究定期开展新菜品研发,同步提高保健课题实效性和有效性。二是进一步提高陪餐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每天的陪餐记录中,要体现当天的幼儿菜谱,每月底要有汇总,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三是进一步加强精细意识,从细节入手规范化管理,如物品放置要符合要求,杜绝各类安全隐患;每个月可对出勤率偏低的班级做好客观分析,对阶段性的发病有应对措施,体现过程性干预与管理。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