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5-00000107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5年08月18日 | 主题分类: | 学校督导评估 |
关键词: |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对嘉定区海波幼儿园发展性督导意见书
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精神和嘉定区《关于开展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发展性督导的通知》要求,2025年3月19日,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区教育局相关科室、区教育学院相关部门和外聘专家、督学等组成督导团,通过听取园长汇报、查看园舍园貌、观摩保教活动及卫生保健工作、组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开展个别访谈和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嘉定区海波幼儿园开展发展性督导。
一、基本情况
上海市嘉定区海波幼儿园创办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启用新校舍,2024年12月成功创建高质量幼儿园。现有15个班级,其中托班1个、小班5个、中班5个、大班4个,393名幼儿。幼儿园按规定配备各类岗位人员,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00%,中、高级职称占比29%;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镇级骨干教师2人,园级优秀教师4人,各级优秀教师占比25%。三大员(保健、保育师、营养员)24人,中、高级占比80.9%。
幼儿园占地面积7231㎡,建筑面积5785㎡,室外游戏场地面积2042㎡,绿化面积1850㎡,幼儿活动用房面积3846.86㎡。幼儿园在“让每一个孩子唱响生命的天籁”办园理念的引领下,立足儿童视角,室内设立创意室、建构室、阅读室、探索室等专用活动室,户外开拓小波庄园、小果林、野战营、追风长廊等活动区域,为幼儿一日生活提供多样化环境支持。
近年来,幼儿园凝心聚力夯实基础,先后获评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嘉定区文明单位、嘉定区健康促进场所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党建引领,“博文化”聚力促发展
幼儿园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组织会议、园长办公会议以及“三重一大”重大事件决策议事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专题学习交流及志愿者服务活动,持续提升党员教师政治素养与站位,推动党政工作深度融合,发挥党组织在园所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为园所整体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幼儿园依法修订章程,编制《海波幼儿园管理手册》,并依据“立改废”原则动态更新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有章可循。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基本要素齐全、结构较完整,凝聚教职工智慧形成共同愿景。重视中层干部选聘及管理能力提升,通过中层月报制、管理案例交流等方式,构建“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完善制度、严格执行、有效监督、快速反馈、及时纠偏、梳理经验”的管理机制,切实提升管理效能。编写《一日活动操作指引》《两大员工作手册》《保育员问答知识手册》等实操指南,进一步细化保教与后勤工作流程,提升各环节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幼儿园构建“博文化”愿景,推进”博爱、博观、博采”园风建设,营造和谐干群关系。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定期召开全体教职工代表大会,推行提案制并设立“金点子奖”,激发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积极性。开展“啄木鸟行动”“小波议事厅”等特色活动,畅通师生意见表达渠道,切实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二)课程驱动,“一百个世界”育幼苗
幼儿园立足实际课程资源与办园条件,构建“让孩子经历一百个世界”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方案基本要素齐全,在目标定位、内容架构、实施路径、课程管理与评价等核心要素中,体现出一定的具有园本特色的内涵思考和提炼,并有阶段性优化调整意识,课程与幼儿的成长需求能保持同频共振。制定学期、周班级保教计划,体现学期间纵向衔接与递进关系,每月保教安排针对幼儿发展薄弱环节,提出个性化支持策略。建立健全教研制度,近三年围绕游戏材料投放、游戏观察与支持、游戏分享交流等核心议题开展系列专题教研活动,教研主题有一定延续性、大小教研形成联动。
幼儿园重视户外场地资源盘活,构建“路路通、处处景、时时玩、样样趣”的活动生态,激发幼儿运动潜能与探索热情。各班生活环境中均创设“自我服务区”,以环境支持为依托,引导幼儿形成与之年龄相适宜的自我服务能力,保障幼儿情绪愉悦、状态积极。学习活动中通过创设感知体验、动手操作、自主讨论等多维学习场景,培养幼儿专注投入的学习品质,大班幼儿在语言表达与思维发展方面呈现较强能力。两教一保团队保持积极情绪,协作配合默契,教师具备一定的观察和一对一倾听意识,运用对话、视频、照片、作品等多元形式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形成“观察-记录-支持”的成长追踪模式,为幼儿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
幼儿园重视家园沟通,构建广覆盖、常态化的家园互动机制。落实每学期1次家长会制度,确保每月与班级每位幼儿家长进行有效互动,及时分享幼儿成长动态与发展成果。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助教、家长驻园办公等途径,主动邀请家长深度参与幼儿园课程实施与日常管理,沉浸式体验幼儿在园生活,建立即时反馈处理机制,高效回应家长的关切与建议。同时,积极拓展协同育人边界,与家庭、社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发掘社区自然与文化资源,开展园外体验活动,拓宽幼儿成长实践场域。
(三)师德赋能,专业培养架梯队
幼儿园坚持以德为先,制定《师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建立教职工诚信档案记录师德表现、组织全员签订师德承诺书、完善师德考核指标动态调整机制等举措,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月、师德标兵评选、专题培训讲座等多元化活动,以实践教育与榜样引领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教育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常态化的师德建设工作切实规范保教人员言行举止,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幼儿园实施“海雀-海燕-海鹭-海鹰”四级教师培养工程,制定成长方案,如针对教龄5年以下青年教师,采用师徒结对、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观摩等形式,夯实其专业基础;针对骨干教师,依托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教学成果培育等平台,打造专业特色。同时,综合运用评选表彰、薪酬优化、职称评定倾斜、岗位晋升、专业发展支持等举措,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推动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幼儿园践行“以科研引领教研、以教研反哺科研”理念,不断增强教科研一体化保教意识,着力构建基于问题的课题研究机制,科研队伍培养取得一定成效。近三年,立项并开展区级以上各级各类课题研究3项,教师个人荣获区级以上荣誉105项,幼儿获得区级以上荣誉114项,区级以上媒体刊物发表(含交流)14篇。
(四)后勤管理,立足规范筑防线
幼儿园重视后勤常态管理,制定年度保健工作计划,构建层级清晰的管理体系。园长定期开展检查指导,保健员与分管园长协同推进,实施每周3-4次的进班日调研,聚焦清洁消毒、来园准备、餐点准备、运动保育、午睡保育等关键环节,每日选取2-3项重点内容深入检查,将日调研数据汇总形成周反馈报告,系统梳理工作优势与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改进策略。同时建立“回头看”跟踪机制,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形成“日调研、周反馈、回头看”的监控闭环。开展“每周一问”专业知识学习、“每月一测”专业能力考核、“每学期一赛”综合评比等活动,持续提升两大员专业化水平。
幼儿园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防控策略,制定传染病防控预案及操作细则,内容覆盖责任分工、流程管控、通道分流、错峰离园、终末消毒等应急处置关键环节,具备较强的实操指导性。现场实地查看与随机抽问显示,保育员在执行预防性消毒操作时态度认真、流程规范,对日常消毒知识掌握扎实、运用熟练。
幼儿园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每年与全体教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书内容贴合各岗位实际需求,确保安全责任可量化、可执行、可追溯,制度具有较强的实操性与约束力。定期组织幼儿、教职工及家长参与消防、防震等安全演练,开展安全情景模拟表演、安全小故事讲述、自创安全小游戏、邀请消防员入园开展专业讲座、医生进行现场急救培训等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实操演练中全面强化全员应急处置能力。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上层架构,优化环境布局
办园理念内涵及其对园所发展的价值诠释、办园目标的设定,有待深度挖掘与个性化表达;规划目标体系与自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环境布局在场地利用、空间规划及功能定位等方面仍有优化空间。
建议:一是在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幼儿园发展的整体思路,强化办园理念对园所各方面发展的价值引领,确保理念贯穿园所工作主线。办园目标的设定需在契合国家、地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融入园所个性化特质,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二是进一步精准表述规划目标体系,明晰目标间的内在关联,丰富重点项目与特色项目的价值目标,发挥重点项目对园所发展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规划自评机制,形成自我规范、诊断、改进与发展的闭环,强化规划对园所整体协调发展的引领,凸显新一轮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三是进一步优化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综合考虑阳光照射、空间功能、幼儿年龄特点等因素,在环境创设中强化儿童意识,推动办园理念落地。具体措施包括依据日照条件灵活调整活动场地,优化活动室空间布局与物品摆放,精准定位活动室功能与使用需求等,使空间环境更贴合幼儿发展需求,充分彰显园所发展高质量特质。
(二)进一步强化保教实施,提升课程品质
课程实施方案需进一步优化完善,其指引保教实施的作用尚待充分发挥;保教实施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议:一是进一步统整思考、整体规划课程实施方案,有效对接新时代教育政策理念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化课程实施部分的编制,关注课程各要素之间的支撑度和关联性,将教师观察、倾听、自我反思评估深度嵌入课程实施、管理与评价体系,确保内容协调一致。结合园所特色,细化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方法与路径,增强方案实操性。深入挖掘“一百个世界”与“阅・历”教育的融合内涵并进行阐释,探索其全面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有效路径,建立动态反馈机制,以实践效果为导向,充分发挥教师在方案制订和优化中的主体作用,持续完善与调整方案,为保教质量提升提供坚实指导依据。二是进一步发挥生活环境的育人作用,内容需体现不同年龄段特点及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现阶段生活活动重点。深入思考运动中的场地密度与科学性,充分给予幼儿自主空间,支持幼儿的生成性活动,促进运动经验积累与拓展。学习活动设计要紧密联结幼儿生活实际与已有经验,确保教育活动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切实提升保教活动质量。三是进一步健全家长工作制度体系、优化整体架构、梳理家长学校课程内容,在保留安全培训、健康讲座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家长教育需求与指导板块,更好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围绕幼儿园“阅・历”课程理念,统筹规划家校社共建活动,从活动数量、幼儿经历多样性等维度入手,丰富“幼儿的一百个经历”实践内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格局。
(三)进一步聚焦队伍培育,夯实专业能力
教师梯队发展目标、培养路径、激励机制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教科研质效需进一步提升。
建议:一是立足幼儿园发展现状以及新一轮规划制定,系统分析各层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科学调整梯队发展目标。分层细化各梯队教师的能力标准与成长指标,全面架构涵盖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不同阶段的教师进阶式培养路径,配套形成层次分明、协同推进的发展策略,为教师提供清晰、具体的职业发展方向。增设“课程创新奖”“教育科研奖”“团队协作奖”等专项荣誉,对在课程、科研、团队合作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与团队给予表彰与职业发展机会,并将教学成果、专业成长、师德表现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关联,通过动态优化激励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的竞争活力与发展动力。二是进一步强化保教研究在内容和深度上的逻辑关联度,围绕保教实践中的真实问题精准锚定教研主题,切实发挥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赋能作用。同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指引和具体规定,明确科研成果奖励标准等,充分释放制度对教师科研积极性的调动作用。积极申报区域龙头课题,紧扣“经历”核心,深化与促进“阅・历”特色研究的落地。系统梳理研究成果,借鉴优秀园所经验,优化成果推广模式,通过实践检验与理论迭代,提升幼儿园科研成果的区域影响力。
(四)进一步精细保健管理,保障幼儿健康
营养膳食中的年龄特点需进一步关注;基于健康数据的分析与举措需凸显;户外活动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进一步加强。
建议:一是依据托、小、中、大班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进一步精准匹配年龄需求,严格把控荤蔬搭配、饼干等各类食物的摄入比例,优化营养膳食供给结构,确保均衡合理。针对特殊体质儿童需求,定制专项矫治餐食方案,满足差异化营养需求。结合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规律,适配不同年龄段自主早点取餐用具,保障幼儿用餐过程既符合能力发展水平,又能满足自主取食需求。二是进一步强化健康数据闭环管理,重视每次体检后的数据统计与比对分析,深度挖掘体弱儿发生率、好转率、治愈率等核心数据,掌握动态发展趋势,建立动态跟踪档案,构建“监测-分析-干预-反馈”的全流程管理模式。通过问卷、家园访谈、线上沟通等互动方式,同步收集家庭矫治跟进情况及班级保教人员矫治措施的实施反馈,分析本阶段矫治工作效果,精准制定下一阶段健康管理策略,实现健康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提升健康管理实效。三是进一步构建三位一体户外保育模式,明确各岗位在幼儿运动时的职责分工,提升保教人员过程中的护理意识。实时观察幼儿运动中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出汗等生理指标,动态调整运动强度和密度,及时指导幼儿完成衣物增减、汗巾使用等。同时,可与幼儿共同制定运动休息区行为规范,通过可视化图示、童趣化流程图等形式,引导幼儿养成穿脱衣、擦汗、饮水前清洁双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全方位保障户外活动健康安全。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