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0-00174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0年04月13日 主题分类: 党政综合
关键词:

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本区中小学返校开学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4-13 浏览次数: 【字体:

各中小学,大众工业学校及直属单位:

根据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返校开学工作的通知精神,本市高三年级、初三年级于4月27日返校开学,中职校可从4月27日起开始安排毕业年级学生返校,各级各类学校在5月6日前做好其他学段和年级分批返校开学准备。结合市教委《上海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开学工作指南(修订)》(以下简称《开学工作指南》)等文件要求,为加强疫情防控,做好开学准备,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对2020年春季本区中小学开学工作明确如下要求。

一、返校开学前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校加强对返校开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工作联系网络。制定返校开学工作方案,做到分工清晰、职责分明、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多校区办学的中小学校,每校区必须指定明确工作责任人。方案须报区教育局体卫科艺科备案,由区教育局等部门组成督查组,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学。

2.开展全员培训和演练。完善学校应急预案与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各项防控措施。开学前一周,完成全体教职工返校开学工作培训,确保所有关键岗位人员掌握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并就分时段上下学、体温检测、发热症状处置、食堂就餐等开展应急处置演练。

3.全面清洁消毒校园。整治校园环境卫生,清洁所有校内场所,卫生间、洗手池应配备洗手液或肥皂。开展预防性消毒,特别做好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垃圾厢房、电梯、办公室、卫生室和校车等公共及重点场所的全面消毒(消毒技术与方法详见附件1《开学工作指南》)。

4.规范设置临时留观区。临时留观区尽可能设置在校门口,有足够的空间且相对独立,采光、通风良好,最好有单独使用的卫生间和洗手设施,要设立提醒标识,避免其他人员误入。有住宿的学校,要设置临时隔离观察区,供在校内可疑人员临时使用。(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开学工作指南》第10页)。

5.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开学前完成用电安全、消防设施、实验实训室安全控制、危险化学品管理和学校车辆安全检查,做好校内空置房等场所和重要设施、部位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完善食堂从业人员健康信息登记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上岗且保持相对稳定,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食堂,开学前做好食堂卫生消毒工作,尤其是对传染病防控、食堂、饮用水等进行自查,检查库存主副食品、调料品的保质期。

6.全面排摸健康信息。建立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动态台账。对目前在境外的或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师生员工,安排专人保持联系,随时掌握情况,做到“一人一策”。做好信息统计报送,不得瞒报、缓报、谎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

7.严格落实返校要求。对于4月8日0时后,从湖北(含武汉)返沪的教职员工和从武汉返沪的学生,须持健康码(或随申码)绿码,一律要完成14天居家健康观察(有校外居所)或集中健康观察(无校外居所)。健康观察7天后,由区教育局协调进行核酸检测,身体健康且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经学校批准可以入校开展正常学习生活。健康观察期间,应安排教职员工居家办公。

对于4月8日0时后,从湖北其他地区返沪的学生,须持健康码(或随申码)绿码,完成14天居家健康观察(有校外居所)或集中健康观察(无校外居所),身体健康的经学校批准可以入校开展正常学习生活;如无法完成14天健康观察,由学校报区教育局协调进行核酸检测,身体健康且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经学校批准可以入校开展正常学习生活。除此之外,还需关注同住家庭成员的相关情况,鼓励学生家长进行核酸检测。在开学前3天由学生或家长向学校提供同住家人健康码(或随申码)绿码和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确认,可以正常返校开学。

湖北以外地区师生员工,确保完成返校前14天的自我健康管理要求,持有健康码(或随申码)绿码,方可返校。

在境外的师生,暂时不得返沪。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返回的,须在完成本市健康管理要求并经核酸检测为阴性后,经学校确认其健康状况符合开学要求方可返校。如有调整以本市发布最新要求为准。

8.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加强口罩储备,为来校师生员工每人每天提供1片口罩,校内储备至少1周用量,做到有应急情况随时能用,根据疫情变化和最新指导意见适时调整;储备满足一周用量的一次性手套、防护隔离服、洗手液等物资,并做好持续供应准备,配备足够的消毒药品和器具,做好洗手设施的修缮和完备;学校入口处必须配置热像式筛检仪,并配置额温枪等备用设备,做到快速、准确、批量测温,杜绝校门口人员聚集。

9.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继续开展在线教育,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行为,加强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全面自查教育教学场馆及设施设备,做好维修与添置工作,做好实验室药品、耗材的补给,确保开学后实验教学正常开展。优化调整教学计划,编排返校开学课表,统筹安排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开展以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效衔接为主题的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指导教师提前备好一周的课。

二、返校开学后工作要求

1.实施错时上下学。学校分年级错时到校,分年级、分班级分批放学离校,防止校门口学生和家长大量聚集。引导学生上下学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采用私家车接送或步行等出行方式。使用校车的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校车管理,每辆校车配备至少1名护导员,对乘车人员做好体温检测,乘车人员须佩戴口罩,上车前测量体温>37.3℃的,不予上车。校车上需配备体温测量仪、口罩、免洗手消毒液、消毒剂、呕吐包和医疗废物专用袋等防控物资。学校督促校车租赁公司做好每日车辆消毒和驾驶员健康管理记录。

2.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坚决做到“五个一律”:即校外无关人员(含外卖员、快递员等)一律不准进校,师生进校门前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原则上接送学生家长不得进入校园,确需进入的必须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学校体育场地、场馆等一律暂停对外开放,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留观送医,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校园实行分片包干管理,图书馆、食堂等实行人流量限制,减少非必须的跨校工作交流。学生佩戴口罩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在户外运动场等人员非密集区域,人和人之间间隔比较大的前提下,原则上可不佩戴口罩。原则上不请家长进入校园,办公室之间减少不必要的互访。

3.加强日常防控和健康管理。继续落实每天“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加强晨检,师生员工进校园须佩戴口罩,必须接受体温检测、报告是否有可疑症状情况,测量体温>37.3℃的,不得进校。开展健康观察和巡查,师生员工凡出现具有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身体症状体征者,已排除“新冠肺炎”的,应待症状消失后身体痊愈后方可返校。因过敏、哮喘等其它原因引起咳嗽症状的,须有二级及以上医院提供的医学证明。每日登记缺勤的教职员工,追踪缺勤原因,并做好记录。每天早晨第一节课前,班主任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观察,同时开展全日健康巡查,做好记录,寄宿制学校可酌情在晚上增加一次晚检;落实各类防控预案,如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或者学生出现聚集性发热、咳嗽等症状,甚至学生被确定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需按照相关防疫预案规范流程紧急处置(详见附件1《开学工作指南》第13、14页相关内容)。疫情防控期间,严禁组织大型活动,确需举办的,必须逐级报批。升旗仪式、广播操、大课间等群体活动,需保持足够安全距离。

4.做好重点区域防控工作。加强对卫生保健室,学生宿舍,教室、实验(实训)室、体育馆、图书馆、办公室、食堂等公用空间,以及厕所等重点区域的管理(详见附件1《开学工作指南》第15、16页相关内容)。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分批、分散用餐,以套餐形式供餐,暂停自助选餐。

5.平稳启动线下教育教学工作。以“适应、调整”为原则,开展返校开学第一周的教育教学活动,严禁开展各种形式的考试测试,可通过作业检查、访谈、问卷等平稳方式,诊断学生线上教育效果,查缺补漏,开展个性化、针对性辅导。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作息时间,不得随意增减学科,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不得延长在校学习时间,不主张安排周末补课。加强作业管理,统筹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6.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学校要基于校情,研究前期在线教学与返校教学活动的有效衔接策略,指导教师准确把握学情,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进度,做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利用好市教委“空中课堂”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爱学困生,针对性做好帮扶,开展个别化辅导。关心未返校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障无法按时返校学生的学习。关注初三和高三学生,根据调整后的中考、高考时间,调整学程、优化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做好学生考前心理疏导,缓解备考焦虑情绪,加强学生考试和升学指导。

7.有序做好招生工作。按照既定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市特色高中根据上级要求,开展自主招生工作,组织线下招生入学相关工作时,必须做好疫情防控措施,避免校内外人员大量聚集。

8.加强行为规范与心理健康防护。对全体返校学生进行防控知识培训宣传,明确防护要求,增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课间文明休息,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定期向师生、家长发布心理防护信息,动态掌控学习压力过大、亲子关系紧张、因发热等症状被隔离的学生信息,建立“一人一档”,跟踪指导。危机个案及时上报区教育局德育科和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确保师生和家长全员知晓区心理中心24小时咨询热线40082051081。

三、统筹协调多方力量

1.加强联动与协作。区教育局协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拉网式督导检查,从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开学保障准备、教育教学、重点区域管理、宣教引导等方面,对各校开学准备工作逐项验收确认。学校要充分利用疫情防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与属地卫生防疫部门和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常协作,切实提升疫情防控和消毒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规范。

2.加强家校沟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通过线上家长学校、云家访、视频家长会等形式宣传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取得家长理解和支持;普及各学段学生身心健康特点及行为特征,亲子冲突缓解方式,引导家长关心学生思想和心理状态,及时疏导压力,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开展家庭教育。

3.营造良好氛围。学校要利用主流媒体、学校官网、微信、微博等多种平台,通过印发手册、线上培训、张贴宣传品等形式,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心理疏导干预,增强师生科学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完善沟通机制,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及时通报学校返校开学工作情况,积极回应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营造良好返校开学氛围。

 

  附件:1.上海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开学工作指南(修订).pdf

     2. 2020年春季嘉定区中小学返校开学工作自查表.pdf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2020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