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2-00000194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日期: | 2022年08月10日 | 主题分类: | 职业教育 |
关键词: |
关于印发《嘉定区职业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的通知
大众工业学校、各中小学:
现将《嘉定区职业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嘉定区职业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2022年8月8日
附件:
嘉定区职业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
为更好的服务嘉定未来发展,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上海市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和《上海市嘉定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切实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和系统发展思维,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嘉定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提供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
1.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对接嘉定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新的更高要求。区域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以汽车专业集群为核心的课程群,服务充分就业、产教深度融合、中高本纵向贯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融通、支撑制度完善,职业教育能级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2.职业教育产教深融。将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本质特征,把职业教育融入到嘉定产业发展。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并重,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坚持需求导向,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
3.职业教育内涵深厚。培植区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力,坚持立德树人,厚植工匠精神,打造一流师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优化职业教育体系机构,提升全区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级。
二、主要任务
(一)坚持立德树人,培植工匠精神
1.推动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监督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落实思政课程标准,用好统编思政教材,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开展全区职业院校思政课示范课活动,鼓励职业院校探索生动活泼、兼具理论深度和贴近实际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开展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讨活动,探索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内容的路径和模式。做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工作,依托职教集团筹建“嘉定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2.扎实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开展全区职业教育思政育人典型案例评选活动,每年评选3-5个专业育人、校园文化育人、产业育人的典型案例,编纂《嘉定区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典型案例集》。会同工会、人社等部门,遴选嘉定区100名各行业一线优秀从业人员,开展“工匠精神宣讲活动”。在职业院校学生中开展“我身边的工匠”推荐活动,发掘和表彰一批职业院校优秀学生。
(二)促进中职转型,优化体系结构
3.推动大众工业学校转型升级发展。强化服务产业发展的品牌专业建设,推进中高、中本贯通试点。推进大众工业学校转型升级发展。重点构筑服务“汽车产业链”的“汽车技术”、“智能制造”、“信息应用”及“旅游服务”四大专业集群,将学校打造成服务世界级“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多样化、定制化、信息化、国际化、高端化、个性化、复合化”办学的现代标杆职业学校。
4.优化全区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围绕“优势专业做
特,新兴专业做强,骨干专业贯通,老旧专业关停”的基本宗旨,做好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工作。重点培育类专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2025年前建成2-3个全国示范特色专业及示范专业点,品牌专业达到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点的20%以上;稳定发展类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对招生就业情况连续三年欠佳的专业进行调整和关停。紧扣我区“十四五”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属地职业院校研究开设智能制造、5G网络、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专业。
5.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依托职教集团,面向成员单位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集团要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退役士兵、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能力。充分利用公共实训基地(开放实训中心)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工作。
(三)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
6.推进全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整体规划。制定《嘉定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系统规划全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创建20家产教融合示范企业,实现品牌专业产教融合示范企业全覆盖;推动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评选20家校企合作示范单位,依托大众工业学校,推动建设“长三角汽车行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研究及实施融入“嘉昆太”区域的职业教育资源共建、信息共享、成果共赢的三地职业教育新常态。
7.创新嘉定区产教融合体制机制。鼓励产教双方以产业学院、企业大学、技术技能创新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多种形式,打造产教融合多元平台。基于嘉定职教集团多年运行经验,探索产教融合利益协调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产权保护机制。探索产教融合“权责”清单机制改革,破除阻碍产教融合的制度性障碍。探索开发嘉定区产业人力资源与技术创新需求协调平台,加强产业人才需求的监测和研究,提升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融合效果。
8.加强嘉定职教集团品牌建设。依托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开展“嘉定竹刻”、“徐行草编工艺”“嘉定盆景技艺”等国家级、市级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计划,实施“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每年面向社区开展大型各类非遗文化活动不少于2场。定期举办“嘉昆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和成果展示会”。依托职教集团建设“未来工程师学院”和“嘉定区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四)强化内涵建设,提升育人质量
9.深化全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大众工业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为契机,开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推进中高、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X证书制度试点、“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全区新增2-3个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围绕构建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依托区域名企探索开发品牌特色X证书。加强与区域名企合作,推进产业人才“订单式”培养。继续推行“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扶持建设1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10.实施汽车类专业集群内涵建设工程。梳理现有汽车类专业集群的组群方式和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群基本结构,编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集群服务嘉定区整体产业发展。构建和完善汽车专业集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完善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制和开发汽车类专业集群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11.构建全区职业院校常态化内涵建设和改革机制。推动全区职业院校建立校内教学诊断机制,推进全区职业院校各专业五年内实施一轮课程、教材与教学改革。举办首届“嘉定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加强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与教研队伍的培养,定期开展一线教研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鼓励辖区内职业院校积极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教材成果奖等教育类奖项,力争在各类奖项中夺得佳绩。
12.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能力。架构基于数据分析的质量监测与决策大数据平台,构建“教学诊断仪表盘”、“质量改进驾驶舱”。通过数据动态采集、实时分析和学习诊断,实现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精准化,促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教学质量改进、师生素养提升、办学条件改善等教育治理方面的能力。
(五)打造一流师资,筑牢发展根基
13.实施“嘉定名匠·名师”职教骨干师资提升计划。全力打造嘉定区职业教育特色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25年全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举办“嘉定区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分年度、分批次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学习职业教育先进经验。会同工会、人社等部门,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和培训专家资源库,为嘉定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
14.初步构建区域职业院校在职教师专业成长体系。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和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加强高水平教育教学团队培育建设,形成学科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特级教师五级优秀教师培养体系。完善研训教一体的教育人才专业能力发展长效机制,推进区域性网络研修和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建设不同类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和平台,建立区域性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在线资源库,并与优质在线教育资源进行对接,为全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专业发展资源。推进区域职业院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15.改革职教师资管理、评价与晋升制度。改革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公开招聘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引进办法,拓宽职业教育教师来源,优先招聘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充实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立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制度和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科学核定公办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加大教师奖励力度,实现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探索纳入绩效管理。
三、保障措施
(一)优化组织保障。强化对职业教育改革的组织领导与保障,完善嘉定区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发挥嘉定职教集团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加强嘉定区教育局内部,以及教育局与兄弟单位、辖区职业教育机构间的工作指导和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和存在问题。积极联合上海市优秀职业教育科研资源搭建嘉定职业教育发展咨询智库平台,为嘉定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二)完善政策支撑。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加强对重大改革发展项目的经费支持。职教集团成员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重点用于一线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完善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
(三)强化监测评估。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督导评估,建立督导报告公布制度。实施嘉定区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发展评估。建立评价结果社会公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