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23-00000008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23年04月18日 主题分类: 教育发展规划
关键词:

嘉定区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4-18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关要求,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基〔2022〕28号)为指导,研究制定本区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教育装备配置、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队伍配置、生均经费标准等,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围绕国家、上海市和嘉定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以全面实现本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完善配套措施,促进本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

围绕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办学需求,突出办学特色、历史传承,加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关注人性化需求,重视使用者体验,全面对接国家新课程新教材要求,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导向,注重软环境建设与优质师资均衡配置,保障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各类活动有效开展。

(二)坚持升级赋能

将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智慧校园等最新理念与校园规划建设相融合, 适应“五育”融合新要求,升级“一场一池一馆”和创新实验室等学习、生活的空间建设,有效构建师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空间;促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实现学校管理效能提升。

(三)坚持统筹规划

坚持使用和配置并重,科学处理远期目标和近期安排的关系,统筹考虑建设需求与资金筹措能力,量力而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挥设施设备的育人功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增强学生、教师的感受度,满足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要求。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实现本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教育装备配置、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队伍配置、生均经费标准要求的统一和更高水平均等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力争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四、推进举措

(一)完善校舍建设

1.持续推进体育运动场馆、学生剧场和音美专用教室建设。三年内分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剧场和室内体育馆(用房)、室外运动场地和音美专用教室建设,为学生综合性活动创造条件。新建学校在概念方案设计阶段进行详细规划和布局,确保各义务教育学校均配有学生剧场和室内体育馆(用房)。对办学空间现状和需求存在较大矛盾的区域,积极探索校舍综合利用模式,探索“学校-社区”场地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双向共用共享机制,确保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以及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配备等均达到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标准。

2.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全覆盖。根据学生残疾类型和学龄特点,三年内分批为产权明晰且具备建设条件的义务教育学校主要教学楼配置无障碍电梯。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备配置,确保各义务教育学校主要教学楼均配有无障碍厕所(厕位),优化学校无障碍人文环境建设。

3.推进学生食堂(餐厅)和厕所升级改造。新建学校食堂按照餐位设座率不低于50%,至少满足学生分2批次就餐要求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三年内分批指导现有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扩充食堂(餐厅)空间配置,改善就餐环境,力争满足学生分批次就餐要求。分批指导既有学校设置厕所高低洗手台和单独蹲位,在保证面积和数量的前提下,按照女厕位与男厕位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2的标准改造建设。

4.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开展以低碳、节能、环保为主题的绿色学校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创建行动,提高创建覆盖率。按照《基础教育学校绿化技术标准》,新建学校附属绿地面积不低于单位用地总面积的35%,指导既有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屋顶绿化、沿口绿地等形式的立体绿化布置。

5.推进校舍安全管理和建设标准修订。全力推进校舍不动产权证确权补证工作,全力推进具备条件的存量学校不动产权证办理,提高不动产权证拥有率。定期开展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确保校园安全。

(二)完善教育装备配置

1.优化普通教室环境。提高普通教室设施设备配置水平,三年内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用电扩容及教室空调电源改造。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空调设备配置,按需配置消杀设备。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校园展示功能提升、移动终端配备、储物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探索尝试,提升设施设备应用水平,为学生创设安全、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

2.加强学科实验室建设。按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指导学校配齐、配足、并及时更新学科实验仪器和数字化实验系统,保障实验教学。建立健全化学药品(危化品)全流程管理机制,探索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3.推进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建设。因校制宜,在学科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基础上推进学校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创设布局,创设布局灵活、高效互动、资源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配备相关学科教学仪器和器材,满足学生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需求。

5.加强体育艺术学习空间与图书馆建设。科学布局、综合利用学校体育艺术和阅读等学习活动空间。因校制宜,利用相应的体育器材与设备,满足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和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需要。持续优化公共学习空间和图书馆环境,营造温馨、便捷和蕴含文化氛围的阅读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三)完善信息化环境建设

1.提升学校网络基础条件。更新、改造校园基础网络,提高区域出口带宽,满足师生用户可使用互联网出口宽最低不少于1Mbps的要求。2023年更换学校边界交换设备达万兆,实现全区教育城域网万兆到校的目标;2024年总出口带宽从5G提高到10G;2025年完成中小学主干网络,核心交换机及楼层交换机更换,分批升级为万兆交换机,原网线互联升级为光纤互联,基本实现学校主干网络万兆互联的目标。

2.加强教育教学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整合推进区级数字底座建设,规范使用区校数字基座。2023年加强数字基座一期的规范管理和应用,学校数字基座账户全开通,增加低代码、零代码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创新应用。2024年推进数字基座二期建设,整合学校现有的应用系统并接入学校数字基座,增加基座移动端能力。2025年赋能学校数字基座应用创新,以教育教学为核心,进行教学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教育资源开发,构建学生可视化、可体验、可操作的应用场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3.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与网络安全保障。学校设置信息化建设服务部门,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从事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管理日常工作。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制要求,保障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

(四)健全教师队伍配置

1.加强专业师资配备。加强思政课教师配备,小学一至三年级配备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四、五年级和初中各年级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配备,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1名专职特教教师。

2.扩大优质师资覆盖面。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推动义务教育学校研究生层次专业教师比例逐年提升,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不低于20%。加大教师流动力度,完善交流轮岗激励机制,形成教师流动工作制度,明确流动范围和对象。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每年流动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优质师资将主要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一线,每所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接受优质师资的课时覆盖面不低于总课时数的10%。

(五)健全义务教育生均拨款机制

1.完善义务教育生均拨款机制。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要目标,适时调整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满足学校发展所需。

2.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对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将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义务教育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确保义务教育生均支出逐年增长,经费落实到位。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政府主体责任制度,落实区级统筹、学校为主、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协同落实的责任制度。完善发改委、教育局、科委、财政局、人社局、规资局、建管委等跨部门协作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经费保障

区教育局根据每年计划和需求,确定建设项目。区财政局按照本区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要求,统筹财政教育经费安排,确保本实施方案确定的学校建设推进项目按要求落实到位。

(三)制度保障

加强动态监管,对学校建设、教育装备配置、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配置、生均经费开展过程性监督监测。建立本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公示公报机制,向社会公示区政府依法履职情况。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学校年度绩效工作考核范围,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绩效考核的长效激励约束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