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15-00034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15年03月16日 | 主题分类: | 年度计划总结 |
关键词: |
嘉定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关于印发《2015年嘉定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
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各中小幼学校、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
现将《2015年嘉定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2015年嘉定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点
嘉定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
二○一五年三月十六日
附件:
2015年嘉定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点
2015年,嘉定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国家和本市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安全保障水平,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不断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一、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高校园安全防范水平
(一)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指导。区教育局、区公安局、区食药监局要根据出台中小学消防、校车、安保、学生集体用餐、实验室等安全检查标准,建立和完善安全隐患学校自查、区级复查工作机制。教育、公安、食药监等部门要加大对校舍消防、食品安全等日常监督和定期抽查力度,及时消除火灾、食品安全隐患,推动学校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实施安全隐患通报机制。
(二)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教育、公安部门要密切合作,按照本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车管理规定,认真实施校车许可制度和车辆年检制度。所有校车使用单位都必须签订《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台账,做到一车一帐。加强校车驾驶人和随车管理人员的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经常性对校车车况、驾驶员规范停车、随车管理员职责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加强路面交通执法,会同交通执法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客运”的违法行为。
(三)不断完善校园“三防”建设。一是加快校园安全信息化项目建设,在区教育安全管理中心设立远程监控中心,对基层单位的食堂、操场、门卫等重点部位增设技防监控设备和语音系统,发挥安全中心实时监控、应急指挥、巡查管理、督促整改等功能。二是建立安全监管数据库,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不断完善数据库建设,实施动态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三是推进校园安全监管网格化,通过区级、片级、校级“三级”监管网格,不断完善制度,严格责任,狠抓落实。四是加强对上下学高峰时段保安叠加、规范上岗、服务质量等项目的督查与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保安公司落实整改。
(四)深化公共安全教育。推行安全教育菜单式培训服务,借助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成员单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资源,搭建安全管理法规宣传学习的平台,制定培训菜单供基层单位挑选。建立平安志愿者宣讲团,分别从法规条例、安全自护、管理制度、先进事例等方面开展指导服务,创新安全预防宣讲形式,使安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效果取得实效,管理品质得以提升。用好《中小学生公共安全行为指南》教材,开好公共安全教育课。要密切部门合作,继续组织本区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公共安全知识技能网上知识竞赛和现场展示等活动。各中小学要认真贯彻本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实施意见,以课程教学、专题活动、实践演练、日常活动为抓手,以开学第一周、放假前一周为重点时段,依托中小学安全教育网、中小学专题教育网和安全教育场馆开展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五)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完成“2014-2015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和“2015年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申报、创建工作。
二、依法履职,营造校园及周边良好社会环境
(一)加强学校周边治安交通管理。公安部门要切实维护好学校周边治安环境,依法严厉打击以未成年人为侵害目标的违法犯罪活动。要与教育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进一步健全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长效机制,落实校园及周边治安巡逻措施,保障上学、放学高峰时段良好治安秩序。继续加强校园周边交通执法,重点加强校车通行检查,强化中小学周边道路机动车不遵守交通信号灯、违法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配合交通行政执法部门打击“非法客运”。区教育局、区建管委、区绿化市容局要联合开展高考(中考)绿色护考行动,确保我区初高中毕业生安全赴考。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查处、取缔违法经营场所,及时消除校园周边各类不安全因素。
(二)加强学校周边经营市场主体管理。工商部门要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先照后证”决定,依法办理营业性游艺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酒吧等经营场所的市场主体登记。各职能部门要加大流通领域涉校涉生商品质量监管力度,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坚持疏堵结合,对不符合食品经营条件的,坚决依法取缔,引导符合条件的食品经营者办证办照,规范经营。加大广告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内容低俗等不良文化广告。城管执法部门要继续以“特定区域”环境整治为抓手,推进学校周边市容环境难题的破解,有效改善学校周边市容环境。对学校周边乱设摊和跨门营业等难题顽症,要落实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发挥街镇主体作用,与相关部门联勤联动,努力保障校园周边环境整洁、有序。
(三)加强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文广、文化执法、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依法办理相关许可手续,进一步加强对网吧、游戏厅、歌舞娱乐场所、出版物经营场所等的监管力度和检查频率,依法严厉查处网吧、游戏厅等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和发行、传播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出版物。开展网络文化、文化娱乐场所、出版物市场、教材教辅读物等专项治理,以嘉定区“校园及周边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严厉打击和查处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经营行为。
(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文广影视部门一要继续引导出版单位策划和制作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优秀文艺、科普等读物,鼓励作家创作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二是会同教育等部门继续加强“绿色悦读”品牌建设,继续发挥“青少年读书网”阅读引领的网络阵地作用。三要制订相关政策,支持有益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艺术创作和文艺演出。督促社会文化场所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低费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健全机制,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一)健全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区未保委、未保办工作职能,明确各成员单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格局。
(二)夯实维权基础。要不断完善区、街镇和学校三级未保网络建设,继续实施楼组信息员制度。开展专兼职未保干部培训,不断提高未保工作人员维权能力。要摸清困境未成年人底数,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动态数据库,建立多方合作的未成年人维权机制。工商部门要开展“红盾维权进校园”行动,为未成年人消费维权提供咨询,受理投诉举报,通过形式多样的消费维权宣教活动,让未成年人参与社会实践,增强消费维权意识。
(三)推动困境儿童社会福利业。民政部门要建立与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儿童发展需求相匹配、与社会福利制度相衔接的适度普惠型的儿童福利制度,探索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举措。加大贫困家庭儿童社会救助力度,力争从生活、医疗、教育等各方面对贫困家庭儿童进行帮扶。做好“扶志助学”项目,每学期向低保家庭中大专和本科学习阶段学生发放助学金,为适龄幼儿以及普通高中、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中的经济困难家庭申请办理助学金提供支持,为孤儿和部分服刑人员子女定期发放基本生活费。
(四)深入推进医教结合。卫生部门要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及托幼机构因病缺课缺勤网络直报系统”覆盖面,提高直报质量。继续做好凭证入托入学工作,巩固高水平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继续加强对学校晨检、健康巡查和消毒等工作指导,落实各项传染病重点防控措施。继续做好学生常见病监测和重点疾病干预工作,启动学生膳食与营养状况监测工作,继续开展学生体检和特殊儿童入学健康综合评估等工作。
(五)打造未成年人服务平台。共青团组织要继续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进一步构建、完善、丰富“12355在行动”综合服务项目运行模式,加强对“家长学校”等优质品牌项目的整体推广力度。要依托专业社工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的就业指导等服务。妇联组织要继续立足家庭建设、家庭服务、家庭关护三大领域,为未成年人营造和睦的家庭成长环境。民政部门要继续做好来沪流浪儿童的救助管理工作。
(六)评优表彰。组织开展2013-2015年度嘉定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做好市级先进集体、个人的推荐工作。
四、应对司法改革,完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体系
(一)进一步规范少年司法制度。司法部门要以司法改革为契机,强化本区少年司法工作专业优势。区检察院要加强未检专业机构建设,研究探索未检工作在司法改革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要以监督促维权,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要加强未检工作专业化建设和未检工作配套体系建设。区法院要全面加强对全区法院少年审判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规范少年法庭工作机制。
(二)开展法制教育。相关职能部门要以提高青少年法律素养教育为重点,在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更加贴近未成年人身心特点,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区法院、教育等部门继续开展“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网上行”活动。发挥法院系统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为未成年学生校外法律实践提供场所。区检察院、教育等部门要继续发挥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作用,不断更新和丰富教育内容。区公安、教育等部门要继续拓展法制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形式,积极开展治安防范、交通法规等宣传教育活动。区司法、教育等部门要大力推进校园法治文化的建设培育,努力打造青少年法制教育精品项目,加强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法制教育。
(三)推动工读教育转型发展。要进一步明确专门学校定位,保障专门学校办学经费,改善专门学校校园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模式,成立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不断完善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机制,促进专门学校内涵提升。
(四)积极开展预防预控和教育转化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动态排摸、分析本地区在校生、社区未成年人、非本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及诉前考察教育对象思想状况、行为动态、家庭教育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开展针对性预防预控和教育转化工作。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协调对口专门学校对行为不良学生开展教育转化工作。教育、司法行政部门继续探索改进未成年犯义务教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