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9/2019-00024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18年12月30日 主题分类: 年度计划总结
关键词:

​关于印发《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2018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12-30 浏览次数: 【字体:

嘉教【2018】129 号        

 
各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及直属单位:
       现将《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2018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2019年工作。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2018年12月30日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嘉定教育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全力提升嘉定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要求,持续落实教育综合改革任务,持续完善教育功能体系构建,持续提升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品质,推动教育向更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

一、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公平均衡程度稳步向前

1.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制定并启动教育综合改革“砺新计划”,梳理项目学校举措与典型经验,形成人文与科技综改特色成果,评选2018年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遴选2019年示范创建校,不断激发基层学校改革源动力与创造力。探索建立融合办学机制,挂牌教改基地学校,成立学校理事会,扩大办学自主权。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2.0行动计划。召开加强初中建设大会,全面启动加强初中建设工作,分类施策,动态评估,12所学校成为市强校工程实验校,实施质量提升计划,启动初中学校正职校长研修共同体培训,初中学校办学活力持续激发。

2.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按照区域、办学特色相近原则,结合中考新政、高中推荐生制度变化所引起的公民办初中生源结构趋势,将华亭、徐行、外冈、真新街道等学校全部纳入学区或集团,形成包括新成立的真新教育集团在内的4个学区和6个教育集团,实现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召开学区集团推进工作研讨会,工作方案绩效前专家论证会,听取各学区和集团阶段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利用嘉定教育微信公众号、学术期刊等各种新闻媒介,推送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践,影响力不断扩大。

3.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新开办学校6所,以举办分校、引进优质资源等方式提升办学品质。有序开展“城乡携手共进计划”,利用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7所精准委托管理项目学校、2所互助成长项目学校内驱力提升,逐步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建成小剧场15个,室内体育馆2个,室内游泳池1个,创新实验室15个,图书馆17个,安全教育共享中心18个,为公办中小学配置消防、逃生演练及紧急救护设备设施。接受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工作调研,召开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装备项目现场会,提供可借鉴的嘉定样本。

4.区域教育共建交互联动。深入实施第二轮新优质联盟组团式发展,39所学校从学校文化、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课堂转型等方面增强自我更新能力,开展三年发展成效总结评审。贯彻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从基础教育创新与内涵发展、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建设、家校合作等方面,通过专家引领、试点带动、区域辐射等路径,推进“嘉昆太温”四地教育合作交流。加大与云南楚雄、德钦、青海久治帮扶交流工作,18批次116人开展120余场次报告讲座与研讨,培训当地教师1479人,安排13名教师前往支教,培训来沪教师183人。

5.各学段招生工作有序规范。制定2018年本区各学段招生实施意见,推行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程序。联动区内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镇召开招生联席会议,及时做好招生工作媒体宣传。开展分层培训普及,科学统筹辖区内公办资源。2018年本区小学信息登记1.2万人,小升初7千余人,呈现本市户籍、外省市户籍、港澳台地区及外国籍三增长。完善学前教育招生及民办幼儿园管理制度,构建本区幼儿园招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启用幼儿园入园信息登记平台,出台并实施《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在嘉定区就读幼儿园实施积分管理的暂行规定》,强化幼儿园招生工作整体设计,公民办幼儿园总计招收幼儿逾1.3万人,基本满足常住人口入园需求,幼儿教育权益得到保障。

二、品质教育核心聚焦,区域教育质量稳中有进

1.立德树人任务有效落实。深入开展“爱嘉行动”,出版《爱赏嘉定宝典》(小学版)。举办首届嘉定昆山家校合作论坛,参加长三角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发布“嘉昆太”手绘研学地图1.0版本。推动“幸福课程”实施,完成学生指导手册最后四个分册撰写,实现中小幼15个年级全覆盖,举办12场专场展示,征集典型案例170个。落实学科德育,承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历史学科市级专场展示。实践育人案例入选教育部年度优秀案例。79节课例入选2018年上海市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库,名列全市第三。

2.中高考改革要求对标落实。严格遵照市教委要求,多轮次分类进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培训,实现“培训对象无死角”。开展初中理化生实验室专项调研,出台本区初中强校工程硬件设施保障计划,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区初中学校实验室、英语听说测试教室建设标准统一,无缝对接中考改革需要。开展高中学校选科走班模式调研,总结经验、调整策略,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嘉定一中、嘉定二中顺利接受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发展性评估和市特色高中复评。承担高中历史教材试教试用任务,受到好评。2018年高考全区本科上线率比2017年提高1%,各所高中本科上线率都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3.区域课程变革持续优化深化品质教育研究,举办第二届品质教育学术节。加强“品质课程”顶层设计,成立课程研究中心,推进区域课程深度变革。对标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2.0版本,分类构建教育质量学校共同体,建立教学质量约谈制度,优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在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名,市中小学优秀单元作业、试卷案例征集评选活动获得一等奖3个,获奖教师达44人次,我区获奖总量和级别均为全市第一,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4.教学调研方式持续改进认真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开展课程教学调研和教学飞行调研。突出调研主题,实施分项调研,针对不同项目,不同类型学校,提升教研针对性,加强各类教研、科研、项目管理与推进资料整理。深入41所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两轮教学与评价督导,为每一所学校提供专项工作改进建议,顺利通过市督导室“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专项飞行督导,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受到好评。深入了解区域执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情况,围绕艺术领域、科学领域、语言领域,开展四项调研,形成学科报告。

5.学业质量体系逐步构建立足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构建全面教育质量观指导下的基于大数据的分类别、差别化教学质量分析、预警和监控体系。布点学区或集团的学业质量动态监测平台。实施对接中考改革新政教育教学指导方案和跟进方案,形成中高考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梳理初高中教学质量提升隐患和学校质量管理重难点,提出对策与建议,进一步健全科学、发展的绿色学业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6.学前项目实施逐步深入。深化学前教育综改四大项目,区域品牌课程项目以区域“大视野”课程统领,六大研究共同体同步实施,各园特色凸显。“雁群发展”项目,成功举办市“新秀教师在课堂”活动,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展示活动,开展第三期园长高级研修班和第二期学前名师研修班,举办首届幼儿园男教师技能培训、技能大赛和优秀评选,首届幼儿园卫生保健教师技能大赛和优秀评选,着力打造嘉定学前教育名师。优质园建设项目,聚焦优质园打造,完成2所幼儿园市一级创建、1所幼儿园市一级复验和7所幼儿园分等定级评估,推进5个学前特教点建设和运作。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项目,加强办学行为监管,完成规范办学评估,推进民办园分类管理改革,民办育英幼儿园和华师大双语幼儿园成功创建市第三轮优质民办园。年内举行区级展示活动10场,科学育儿进社区公益宣传活动11场。荣获全国幼儿园教玩具评选二等奖2项,市教玩具评选一等奖1项,市教学成果1项,市游戏案例入选5篇,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3项,市家教课题立项11项。

三、教育转型持续增效,教育服务样态稳中促新

1.拓宽文化科技育人渠道全学段推进“慧雅阅读”项目,促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能力与素养和学生阅读习水平双提升。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市级试点改革学校增至12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增至20所,阳光体育蓬勃开展,市第十六届运动会获金牌50余枚,获评最快进步奖,位列市郊前茅。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97%,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市郊领先。青少年科创集散地正式运营,科技“擎”课程群初步构建。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文教结合工作,成立校园戏曲、戏剧、书法篆刻联盟。  

2.教育培训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召开民办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暨“规整行动”会议,建立市场准入、事中监管、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开展规范办学“回头看”整改工作。严格规范线上线下审核流程,会同相关部门及街镇,推动巡查发现、归口受理、分派协调,推进综合监管和联合执法。原有无办学资质机构204家,申报173家,审批通过30家,发布无证办学黑名单110家。涉及学科类的34家机构已全部完成备案与公示,不断促进教育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幼儿托育服务工作平稳推进。召开区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发布《嘉定区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方案》。成立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汇编办事指南3册,逐步形成受理、服务、管理、培训与指导一体化工作模式,建成区第一家民办托育机构。开展婴幼儿家庭科学育儿指导与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科学育儿进社区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做到街镇全覆盖。

4.职业教育转型持续深化。加强职教集团建设,新增斯凯孚(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加盟职教集团,拓展校企合作资源。制定“双师型”教师发展计划,依托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研究形成人才双向聘用机制。与中高、中本贯通院校合作,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与国外大学开展专业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开展第十四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季,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

5.民办学校规范化管理逐步夯实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民办教育最新政策,全区8所一类民办学校完成过渡期选择并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学校7所。开展民办学校绿色学业指标落实情况评估,加强过程指导和监督。桃李园实验学校、华二初级中学、嘉一联合中学申报市第三批民办特色项目学校创建。发挥民办教育协会行业指导作用,召开年会,表彰优秀教师62人、先进集体6个,完成第四届民办教育协会换届选举工作。

6.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着力加强。完成新一轮学校食堂社会化管理工作,确保公正平稳,提升供餐企业服务水平和供餐品质;围绕《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放心食堂”创建、“食品安全信息溯源追溯平台”实务操作等内容,加大对校园长、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操作人员以及各供餐企业的专题培训;实施《嘉定区教育系统学校食堂管理办法》,对学校、供餐企业的职责、权利进一步予以明确,提高监管效能。

四、教育工作作风持续改进,教育发展生态稳步向好

1.教育督导机制不断完善。健全教育督导领导机制,召开区教育督导委员会扩大会议,聘任人民教育督察员、特约教育督导员10名。开展办学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在全市率先形成成人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完善学校办学绩效评估指标,建立“一依据、两限定”绩效评估体系,激发学校办学内在动力。获评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制定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路线图与时间表,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2.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推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师资补充机制,共招聘教师602人,创历史新高。开展暑期教师大培训,开设全员通识课程6门、学科本体知识课程48门、1+5专业能力课程22门、网络课程34门,32所学校承担培训点工作,共计培训学员5.6万人次。优化多层级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建立优秀教师培养储备库,现有双名工作室32个,新增特级校长3名。加强高端校长教师队伍培养。第四期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主持人2人、学员29人,“种子计划”基地主持人14人、学员243人,提升校长教育管理专业能力。推动教育系统干部梯队化建设,形成若干文件细则,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健全。

3.教育经费监管与审计不断强化。理顺教育财务管理体制,加强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逐步形成多部门联合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公共教育财政支出预算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各类制度,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完成2017年部门决算公开、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和部分专项资金公开工作,重点开展教育专项经费投入的绩效评价,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修订2018年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进一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实现审计全覆盖,加强监督检查,教育经费使用更规范。

4.宣传工作品质不断升级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评选品牌学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首届十佳教改之星、教书育人模范、嘉定好人等评选活动,制定教师行为规范“十应十忌”,提升教师形象;开展普法教育,40所学校成功创建“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和“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发挥“嘉定教育”微信公众号舆论导向作用,及时、全面、准确地宣传区教育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扩大知情权;加强与文汇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联系与合作,不断加大对区域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升嘉定“品质教育”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