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热点】不设时限!郊区加大力度?与居住证挂钩?看来这次是来硬的了!

日期:2016-05-12 浏览:

 近日,副市长白少康来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市长热线》节目,围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这一话题,与市民探讨交流。


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全覆盖,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没有时间限制

  没有重点和非重点,没有中心城区和郊区的区别。只要是违法行为,都要依法整治,依法查处。郊区下一步也要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没有时间界限。

  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一视同仁

  第一,坚持违法必纠;第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行人、非机动车的引导,使得他们可以在法律相关规定下约束自己的交通行为。

  交通标识也将不断优化、完善

  随着整治不断深入,交通标识也将有优化、完善的过程。比如,有些地方可能还要新增黄线,有些地方则会调整,将黄实线变成黄虚线。

  依靠科技手段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要依靠科技手段常态、长效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依托电子警察、行车记录仪、手机、大数据软件搭建发现交通违法行为的科技网。事实证明大数据软件是非常有效的。

  在法律框架下从严处罚交通违法,未来或将违法行为与居住证管理挂钩

  上限处罚、加倍处罚,总的前提就是要依法办事,应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从严处罚。处罚也不只是数额大小问题,更是对被处罚人的法制教育。对于办理居住证的人,我们正在研究将交通违法行为和居住证办理相关联的措施,和个人诚信挂钩。

  全社会齐抓共管,交通秩序才会越来越好

  白少康说,一个多月来,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已取得成效,据统计,截至目前处罚十类违法行为近260万起,同比增加了2.6倍以上。下一步,交通整治要建立常态化的长效机制,除了公安机关严格执法,还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共建共治。

  小编对于副市长的回答举双手赞同,理想往往都是丰满的,而现实却有不免有些骨感。



  无时间限制的整治对于上海整个交通的未来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在严抓严打的同时,做好疏导交通工作也必不可少,不然一边在整治交通,一边又在给道路添堵,所以电子科技设备必须跟上步伐加紧配置,避免大量的警力消耗在处理道路违章上。

  近日来我们也看到不少新闻,既有交警因处理非机动车,遭遇抵抗执法致摔伤骨折,也有网友称遭遇部分过度执法,此次交通整治力度之大已经远远超出了公众的想象,就好比“停车”这类问题,公共资源未能跟上的同时,是否真的“一言不合”就罚款扣分?

  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严格遵守交规,千万不要给警察蜀黍抓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