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看病新模式:年内“1+1+1”签约服务将覆盖嘉定

来源:嘉定发布 日期:2016-07-07 浏览:

7月6日,嘉定区召开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区委副书记、区长杲云出席会议并讲话。75b218c760ec403388f8d668e57928a1.jpg

会议总结了自2015年6月以来嘉定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情况,以及马陆镇、黄渡、安亭镇、嘉定工业区等4家试点单位取得的主要成效,并对下一步的重点推进工作进行了安排。


推进情况

 

区级层面


制定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


     根据市社改文件精神,制定了“1+4+1”文件。


  “1”:主体文件(社改实施方案),明确了30项改革任务。


  “4”:配套文件,分别对年标化工作总量核定、人员岗位管理、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基本医疗项目财政拨付等进行了政策设计。


  “1”:区级统筹文件,通过制定科学可行方案,既发挥街镇积极性,又确保改革发展均衡性。


推动社区运行新机制建立


  建立区级层面和社区层面相关联的标化工作量项目库。建立以岗位管理为主的资源配置与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预算编制、审定、执行、调整、清算的全过程管理。


加强部门协调沟通


  建立区医改领导小组,分管区长牵头,区府办、发改委、人社局等部门建立协调沟通机制,推进各项试点工作的落实。区卫生委成立社改项目工作组,定期召开专题会,细化落实改革任务。


加强信息化支撑


  建设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工作平台,建设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综管平台,建设覆盖社区管理人群的居民健康服务平台。率先试点“上海健康云”建设,与家庭医生慢性病管理有机结合,形成新的健康管理模式。


加强试点单位指导


  社改项目工作组积极开展政策调研、专题指导、项目推进、跟踪评估等工作,稳步扎实推进社改试点工作。



街镇及社区中心层面



打造街镇社改特色项目


  鼓励街镇积极开展特色项目、个性项目,打造嘉定社改特色品牌。


  马陆镇:重点开展了慢性病防治路径和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探索,解决慢性病全病程管理问题。


  嘉定工业区:重点开展了以家庭医生为主线的肿瘤一体化管理建设,解决肿瘤病人早发现、早治疗难题。


  安亭镇:重点开展了老年人居家医疗护理试点建设,解决高龄老人医养结合难题。


  华亭镇:重点开展了农村地区家庭医生薪酬试点建设,解决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村地区医务人员引进和发展难题。


制定社区内部操作细则


  4家试点单位已分别制定细化了本单位标化工作量核定办法、薪酬分配制度等实施细则,中心内部制订了“1+1+1”签约实施细则、预约优先就诊与转诊实施细则、延伸处方实施细则、慢病长处方实施细则。


  “1+1+1”: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


启动“1+1+1”签约服务


  4家试点单位均已启动了“1+1+1”签约服务,完成“1+1+1”签约平台信息化建设。


建立社区卫生基本标准


  4家试点单位确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并建立了社区层面标化工作量体系。


建设社区卫生综管平台


  4家试点单位均已初步建成了社区综管平台,实现了业务数据抽取、数据中心建设,并与市综管平台实现数据对接,运行机制类关键数据已上传市综管平台。


项目化实施各显特色


  在社区层面社改试点工作推进中,采取“样本先行,项目化推进”。


  马陆镇:形成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综管平台建设标准。


  黄渡:完成家庭医生工作平台2.0开发及慢性病长处方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


  安亭镇:完善家庭医生责任目标年薪制建设。


  嘉定工业区:就医“零排队”工作,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信息支撑等措施,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度。


试点主要成效

 

“1+1+1”组合签约开展顺利


  截止6月底,区内4家试点社区“1+1+1”组合签约居民1.1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9075人,占总签约人数的81.61%。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效果初显


  打通“1+1+1”签约服务从家庭医生转诊到二、三级医院的优先转诊通道。


  至6月底,转诊至上级医院47人(其中二级医院28人,三级医院19人),因慢性病长处方下沉社区的患者291人。已签约居民2016年内门诊在“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占87.93 %,在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占69.77%,两个数据均高于市平均水平。


长处方及延伸处方广受欢迎


  截止6月底,4家试点单位共开具慢性病长处方2.04万张,开具延伸处方195张,切实缓解居民“配药难”问题。


集约化医疗服务彰显成效


  我区建立了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病历会诊中心等集约化医疗服务平台,让辖区百姓在社区就可以享受二、三级医院同质的诊断服务。


家庭医生制服务进一步落实


  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团队为载体、平台为支撑的服务模式,为签约居民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全程的健康服务与管理。


签约居民获得感明显提高


  通过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使“1+1+1”签约居民切实感受到就诊便捷度、服务针对性,费用负担减轻等改革的红利。


  随着三级医院预约号源优先预留的顺利开展,签约居民的获得感还将持续提升。


社区卫生科学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初步建立了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运行机制,通过实施基于标化工作量的目标薪酬制度,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更好服务百姓提供制度支撑。

01612ab9c8bf48fbaec573e31a47b54c.jpg



工作安排


强化社区卫生基础建设


  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进家庭医生工作平台2.0建设,做实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全面推进“1+1+1”组合签约


  年内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1”组合签约服务将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区内二级医院分时预约;协调相关医疗机构工作,建立协调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延伸处方配送机构;全面推进慢性病长处方工作。


推进试点单位内部机制建设


  不断完善社区层面基本项目标化工作量标准;全面推进基于家庭医生责任主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全面推进基于标化工作量的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试点建设家庭医生责任目标年薪制。


进一步完善卫生信息支撑建设工作


  社区层面,第二批试点分批分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区级层面,重点推进区级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完善、CA认证等项目,在PC端实现数据下钻和数据展示,并建设APP端上线使用。


进一步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以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健康医学院为依托,推进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制定基层卫生人才差别化政策,研究出台人才建设支撑政策,稳定基层全科医生队伍。


强化各项稳步推进社改试点的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程指导,跟踪推进,强化奖惩;加强社改宣传工作力度,形成良好群众氛围。


会上,马陆镇、安亭镇、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中心以及家庭医生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杲云对社改试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表示了肯定,并就进一步推进区社改试点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

a3e86e62c6b145d0bb461b20988f5314.jpg

凝聚共识,充分认清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形势和意义

  社区卫生改革是深化医改的基础和关键,是全力打造健康嘉定的重要保障,是嘉定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借助这次改革要去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缺乏明确标准、改革目标难以细化、现代管理制度不成熟、人员积极性调动、居民就医秩序等难题,为全面建成“健康嘉定”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把握关键,全面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重点任务
  以基本服务项目标化工作量为基础,全面建立社区运行新机制。
  以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逐步引导分级诊疗机制建立。做好“1+1+1”组合签约,发挥区域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共享效应及信息化的支撑作用。
  以夯实基层人才队伍为基础,切实提升居民和医务人员两个“获得感”。针对性实行了长处方、延伸处方政策,及高龄老年人居家医疗护理等困难,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人才队伍建设及卫生人才激励机制。
加强领导,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有力有序推进
  发挥社改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对重大政策制定、重要事项协商、重点项目督办。
  加强社改工作督导和考核,强化督查和考核,定期通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