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嘉定的年轻家长们,和熊孩子斗智斗勇,这几招让你不再崩溃!

日期:2016-08-03 浏览:

孩子的叛逆,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个艰深的话题。家长问孩子要服从和威信,孩子问家长要权利和自由。一旦孩子进入叛逆期,亲子间的冲突往往会更加惨烈。

其实,那些为孩子不听话而发愁的父母,往往是最不了解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出现在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一般是在两岁半到3岁左右。下面漫画中的情况在你家有没有发生过,而您又是如何应对的?

8ef2828c67e3429fb3e68e568601de36.png


“宝宝叛逆期”情绪表现

处于“宝宝叛逆期”的孩子,其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做一些夸张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做对抗性行为为快乐;这个时候的孩子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像个大人,所以什么事情喜欢亲力亲为不喜欢别人帮助他完成。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别需要尊重,是平起平坐的尊重,所以他们不喜欢被指挥,被使唤,因此你叫他走东他走西。但2岁的孩子也会突然很粘人,害怕失去最亲的人。这个阶段的孩子感情剧烈,又变化无常。他会在两个极端摇摆不定:“要----不要,行----不行”,有的宝宝还很难接受新的事物,没有吃过的食物,没有穿过的衣服等他都不要。

见招拆招,如何应对

第一、首先要理解儿童做某件事的动机及愿望

幼儿期的孩子时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他们还不太懂什么是危险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当成人限制他们的愿望或制止他们的行为时,孩子们就会表现出对成人的不满意甚至反抗,与你背道而驰,喜欢说“我不”等。在这种情况下,大人便责怪孩子“不讲道理”、“不听话”等,其实是冤枉了孩子,因为这是孩子独立与探索的愿望强烈于服从,孩子获得新知识的途径就是尝试新奇、刺激的事物。

当然,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要把握好“度”,不能一味地迁就。否则同样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投下阴影。

第二、要适当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当孩子没有道理而又不能满足他们时,我们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让孩子闹、让孩子自讨没趣,等孩子情绪好转,能听讲道理的时候,再慢慢来进行教育。“不理睬”是一种教育艺术。当今幼儿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他们不愿成人过多的参与自己的活动,束缚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经常对成人表示不满或产生反抗心理。我们不妨在没有危险伤害的情况下,放手让儿童自己去活动,让他们在尝试中吸取教训、经验,品味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乐趣。即使成人想帮助他们,也不要以指导、命令的口吻说话,而要以提醒、探讨等谦和的方式,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幼儿也是一个完整的人,有着自己独立心理及行为方式,我们作为家长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适当地学会“不理睬”,对幼儿的成长有益无害。

第三、要培养儿童的爱心、同情心。

幼儿的叛逆性行为很多时候表现为破坏性、挑斗性。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心、同情心”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同情心、爱心是人类共存共生的基础,也是人生观教育的关键。如对同伴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不打人,不欺负人,敬老爱幼,同情弱者,尽量去帮助别人,保护动植物,疼爱父母等。这也是教育培养幼儿同情心的有效手段。如果幼儿有了这种爱心、同情心,他们的叛逆性心理就会大大的减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家长也是在学习摸索教育方法中,不停的与孩子们“斗智斗勇”,让我们一起努力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