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檀园入选“100个上海城市空间塑造案例”

日期:2016-08-12 浏览:

2015上海市民文化节携手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共同推出“100个上海城市空间塑造案例”的征集、评选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社会征集、机构推荐等方式,经过文化、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的专家通过公证、细致的评审,最终产生出100个上海城市空间塑造案例。上海檀园便是其中一个。

ffcef5c7fd15467ba194b71e84a2cf43.jpg

案例概况

檀园位于嘉定区南翔镇混堂弄5号。原檀园为明代文人艺术家李流芳的私家园林,史上有盛名,原址在南翔镇镇北,毁于明清易代之际。新址檀园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南翔老街景区内,东临共和街小庭院、南接人民街店铺、西邻槎溪书场和历史文化陈列馆、北靠混堂弄,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2032平方米,由南翔镇人民政府于2011年进行投资重建。

947e5f97c1f74c20a2f30f8dccd27db9.jpg

9de3f53e31ac404e9994f30358246aca.jpg

9e09ba7ed5e54304a162ca0fcd5aa321.jpg

园内保留有宝尊堂、山雨楼、次醉厅和芙蓉沜等景点,周边建筑以江南民居建筑为主,历史文化气息浓厚,还有一系列功能性建筑如饭店、寺庙、古书场、历史文化陈列馆、江南小庭院、会所、步行街等。

主要做法

1、打造古典风雅的园林空间

檀园有一条明确的中心轴线,主要建筑门厅、次醉厅、宝尊堂都是布置在中心轴线上,左右呈对称的规则布局;而园林则布置在建筑之间,累石叠山,水随山转,相互穿插,呈自由布局,虽小有亭台,亦大有可观。改建过程中同时还保留二幢民国时期清水墙建筑和清末民初民间私宅一座。

檀园设计在构图上力图精妙、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在各个景点的构成与形态上力创“素、雅、和”的气质,因此充分展现了文人写意园林的风格,淡薄隐逸的境界,彰显了“书卷气”和“雅逸风”的艺术格调。同时,在有限的空间浓缩再现出无限的自然山水之美。营造可游、可观、可憩的城市花园,满足人们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情趣,并唤起人们对古檀园文化与艺术的追思和意境的遐想。

9bb05830edee4c24b96e00f1a57bf352.jpg

57c1f313eaf94e9db439de7ea95b3c0a.jpg

ac41f0f4514c44b6949ad357edf2c79c.jpg

2、举办多元文化活动

为了使檀园的品牌影响力更具优势,每年会定期举办一系列富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活动。比如,已连续举办多届的元宵传统灯谜会,在市民心中已成为雷打不动的节庆品牌活动,在缤纷多彩、喜气洋洋的花灯下聚集着大批市民游玩赏景、猜谜赏灯。还有端午主题集会,除了展示传统民俗礼仪文化外,还会招募许多爱好者参与其中,一同徜徉于古典园林,感受节日气氛。此外,檀园还不定期推出一些适合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志愿者的活动。


为了振兴上海“三画”这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5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活动期间,上海“三画”创作展示基地设立于檀园内,期盼今后有志于“三画”创作的志士仁人共聚于此,共谋振兴“三画”大计,探索“三画”传承发展新路。

79cfaebd491e4772a381058ca42fd70b.jpg

36a88856b377494f91876a011f507320.jpg

塑造成效

今日的檀园凝古代建筑之神韵,拓现代科技之工艺,融江南传统园林与现代气息为一体,被誉为新时期古典建筑再造的精品力作。檀园自开园以来,游客接待量以每年接近20%的速度增长。一系列活动在檀园的成功举办,不仅使古典园林亲近了百姓,而且也丰富了园林文化的空间意境感受,更是有益于本土旅游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927a118f37c847f181f0bf4b5eed8c6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