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轻纺工会3000铺位流动人员入会“无死角”
曹安路上的轻纺市场,老上海人没有不知道的。市场里摊位小而多,从化妆品婚纱到百货童装,来买个实惠的老百姓络绎不绝。
生意越做越红火,管理难度也成倍地增加。3000余个铺位里,夫妻老婆店加上几个用工,是轻纺市场里最常见的经营模式。每家用工有多少,有没有劳动合同,能拿到最低工资吗,普法维权、技能培训又如何开展?这些问题每一个都不轻松,又互相交织重叠,出现在市场的各个铺位之中,考验着轻纺市场联合工会。
十家商铺有一位“大家长”
何红进的礼服店在市场2楼,早上开门之后,老何习惯地到附近串串门,“老李,店里小伙子干得怎么样?”“嫂子,马上要体检了,你们记得去啊。”“小唐,上次网页编辑的软件学会了吗,不会就找店里人问,别不好意思……”
群团改革启动以后,这样的走动几乎每周都有两三次。何红进是这片区的工会小组长,负责和自己经营品类相近、店铺周围2条过道内的商铺。市场里,像何红进这样的“大家长”有140多人,考虑到店铺合并,基本做到了10家商铺就有一位小组长。这些小组长关心的内容可不少,从店铺运营情况、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到新招聘的农民工,他们都会问上几句,时间一长,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自然对各个商铺的情况“门清”,为了规范各项工作,联合工会还为他们准备了台账。
每隔一段时间将情况进行汇总,各种动态自然一目了然。
破解流动人员入会难的问题也以此作为依据。“经营人员基本稳定在9000人左右,市场里人员流动率在10%,对于新进入的务工者,只要能留下来,都会及时被吸纳为工会会员。现在的入会率在90%,也就是说,只要农民工在市场里稳定下来,我们就让他入会。”轻纺市场工会主席朱永明这样说道。
杨再康店里有2名小工,一个已经是五六年前就入会的老会员了。何红进关心的是刚招进来的另一个小年轻,“老杨,新招来的小伙子试用期过了吗?合同签了记得和我说一声,下批就让他入会。”入会的时间有多快?何红进说,这个月签合同下个月就能成会员,市场的网格化管理已经在流动人员入会上做到了无死角无遗漏。
维权身后站着“娘家人”
轻纺市场是许多打工者到上海的第一站,孤身在外,最怕受了委屈没处说。
在市场4楼,有间消费者权益联络点。可在市场里打工的农民工,都习惯把它叫作投诉站,因为从去年起,联合工会在这里配备了精兵强将,让这里兼具着替农民工维权的职能。
郁顺龙就是大家口中投诉站的“站长”,在维权一线干了十几年,他对于各类情况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恶意拖欠工资在轻纺市场没有发生过。”郁顺龙说他们接触到的更多是因为跳槽或者离职而产生的纠纷,“农民工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情况熟悉了,看到别的地方工资更高想跳槽,或者是经营户之间互相挖人才,矛盾就出现了。”
农民工要去别处“高就”,老板不肯放人,农民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郁顺龙。郁顺龙说既要让农民工得偿所愿,又要安抚好经营户,这个里面还有不少门道。他总是先批评农民工,强调要遵守合同,另一方面又做经营户工作,说人家既然不想干了,留下来也没意思。有些老板扣了部分工资作为押金,郁顺龙一点也不退让:“大家好聚好散,这样干属于违法,几千块留下来也不能发财,不要因小失大。”几番劝说下来,再不情愿的老板也会点头答应。
要让农民工得到真实惠,涨工资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可是轻纺市场店多铺散,要掌握一手的工资状况难度非常大。联合工会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每年末的重点工作,跑人才市场,分别找经营户和农民工了解情况,朱永明说前后往往要忙上一个月,“作为市场,经营者最敏感的自然是租金,我们也将租金作为工资增资幅度的重要指标,这样的说服力最强。”在去年年底签订的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最低工资为市最低工资的120%,且增资幅度不低于5%。
“充电”提升职工竞争力
要说过去一年最大的改变,高伟新的体会比身边的小伙伴都深。一年的时间里,他不仅成为公司网店的运营主管,工资也涨了不少。
网络营销对于实体店的冲击不言而喻,高伟新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从营业员变成了服务业,顾客看中了型号,直接就在网上下单了。”强烈的职业危机感让高伟新迫切地想学习电商的相关知识,在轻纺市场,这样想法的职工还有很多,培训机构高昂的学费又让他们望而却步。联合工会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之后,一年时间里就组织了数次的电商培训班,经营者和务工人员都能报名参加,谢达荣带着高伟新成了第一批学员。培训的内容事无巨细,从品牌建设、营运管理到客服礼仪无所不包,授课人员手把手地从零教起,让大家了解电商的流程。
几个月之后,谢达荣的店铺就实现了向网上营销转型,在网上开出了自己的旗舰店,把各类商品都搬上网,高伟新也成了网店的运营主管。“现在是淡季,每天还能有几千元的收入,比往年在店里枯坐一天要好得多。”谢达荣这样说道。
高伟新和许多农民工一样,从原来的门外汉,成长为在网页编辑、标题优化、seo搜索等方面样样精通的电商达人,当初和他一起进公司的石俊也成了客服主管,面对顾客咨询和各种突发情况,越来越有专业范。石俊这样评价相关的培训:“我们都开玩笑说轻纺市场成了培训中心,每个人在往电商转型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当初一起上课的不少同学都已经跳槽了,几乎所有人都涨了工资,这都是培训带来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