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安亭社区“微自治” 共建居民“新家园”

日期:2016-09-05 浏览:

43696fd3363b48858e7aae17dd947729.png

当今“半熟人社会”甚至“陌生人社会”特征逐渐凸显。如何在现代社区中加强个体间联系,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今年以来,安亭镇探索社区微自治闯出新路,从全镇30多个自治微项目中筛选23个优秀项目进行推广,并对其中6个进行重点培育和孵化。如今,居民参与热情高,共建共享“新家园”其乐融融。

日前,记者在红梅社区的一张规划图上看到,小区花园改扩建项目即将于9月启动。社区居委会主任陶滢告诉记者,居民健身需求日渐增多,而原有的健身设施破旧,有个蘑菇亭已有30多年历史,不少居民都希望能对健身场所进行改造。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居民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外,一些基本的手艺活也将由社区的“能工巧匠”来完成,比如泥瓦工、电焊工和绿植栽培能手等,“充分发挥居民才智,尊重大家意愿,建设成果才会发挥更大价值。”陶滢说。根据规划,改扩建后,小花园将与原有的晾衣区打通,总面积达到500多平方米,健身步道由鹅卵石改成塑胶步道,此外,还将增加儿童乐园区域,地面全部用树皮铺设而成。“希望新景观赶快完成,溜娃健身就会方便很多。”居民焦明娟充满期待。

“小朋友,描边要用细毛笔……”8月9日,在沁富社区庆乐小区,许多居民聚在一起进行楼道墙体彩绘,这样的彩绘已经完成了5幢。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小区属于动迁小区,居委就从楼组入手,开展楼道微自治。记者注意到,试点小区每幢楼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同心楼、互助楼等,楼道墙壁都有居民自发设计绘制的涂鸦,号召大家保护小区环境、尊老爱幼等,“动迁小区也可以小清新,随后其他小区也将绘制涂鸦。”沁富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朱玉芳说。小区还成立了微自治委员会,定期组织社区活动,增进居民之间感情。“搬建材小心点,别碰坏了电梯啊”、“谁家车子的灰落这么厚,车主该不会有事吧”……在不少居民看来,小区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更多的居民愿意去关注小区。

孩子下午三点半放学,家长五点半下班,放学后两小时孩子去哪?一直以来,这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绿苑社区的“快乐三点半”,或许为“放学后两小时”这道难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题思路。据介绍,该社区引进公益组织,将有需求的孩子集中到一起看护,社区为其免费提供场地和安全员,“孩子可在这里做作业和看书,开展小活动,家长可以下班或做好晚饭后来接孩子。”绿苑社区居委会主任王秋凤说。据介绍,该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家长“疯抢”。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下学期计划招收35个1-5年级学生,而报名人数却达到了近百人。

此外,像上述社区一样,新源社区的“安居乐源”,玉兰第一社区的“小小灯笼翘起社区文化”等微自治项目都已相继实施,通过不断培育提升居民的自治意识,逐步实现幸福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