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老陈故事汇 小故事里的大情怀

日期:2015-01-19 浏览:
“走,今天下午我们去听老陈讲故事!”在嘉定新城(马陆镇)包桥村,村民的文化活动除了常见的唱歌、跳舞、听戏以外,还有每月举行的“老陈故事汇”活动。每月第一个星期的周一下午,不少村民就相约一起到村委会,听老陈讲故事。

老陈,全名陈宽宏,今年68岁,包桥村人,老党员。17岁走入中南海,成为中央办公厅的一名速记员,在红墙内有长达10年之久的工作和生活经历。退休后,他将自己在中南海的见闻和熟知的历史故事,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如今,他又把所见所闻以故事的形式讲给村民们听。
提起“老陈故事汇”的成立,要追溯到2011年。“2011年起,我所写的《走进中南海》陆续在《马陆》报上发表。包桥村的党总支书记樊冀萍看到这些文章后,和我商量是否可以将这些经历讲给村民们听。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陈宽宏向记者介绍道。
去年4月,“老陈故事汇”在包桥村图书室开讲。如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0场。“老陈故事汇”,讲的不仅有陈宽宏自己在中南海的经历,还介绍了陈宽宏所了解到的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事迹。陈宽宏说,自己最熟悉的领导人就数周总理了,而周总理的故事也是最受村民们欢迎的。
“记忆中,开得最长的一次会议从晚上12点开始,一直开到第二天早上7点半,走出人民大会堂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我看到周总理上车的时候,腿都抬不起来,是警卫帮忙抬起来的。”陈宽宏说道,“尽管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当时的情景却是历历在目。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
让陈宽宏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第一次上台讲故事的经历。“第一次看到台下坐着这么多村民,内心还是蛮紧张的。不过大家听得这么认真,讲着讲着,我就放宽心了。”陈宽宏说。
陈宽宏现住在普陀区,距离包桥村25公里。为了给村民讲故事,每次他都要骑一个半小时的电瓶车。“夏天开电瓶车凉快,冬天就有点冷了,头盔、护膝、手套这些‘装备’一件都不能少。”陈宽宏坦言,“不过,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近一小时的故事,需要稿子吗?陈宽宏说:“完全不用。我讲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象深刻着呢!”而为了让村民听着亲切,陈宽宏都是用马陆话讲故事。
讲着讲着,“老陈故事汇”的名声就响了。除了其他村的村民慕名前来听故事,还有不少单位请陈宽宏过去讲故事。去年9月,安亭镇请陈宽宏为党员讲课;11月16日,上海大学邀请陈宽宏前去为学生党员上课,整整两小时的讲课,大家听得聚精会神,鲜有人走动,台上台下不时互动,讲座反响热烈。
在陈宽宏看来,进入中南海,完全是时代的选择。而“老陈故事汇”,表达了他对历史最高的敬意,是他的选择。
来源:嘉定新城(马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