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桥红光村老少同做兔子灯 活灵活现惹人爱
再过几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元宵节除了吃汤圆,孩子成群结队在弄堂里拉兔子灯也是熟悉的一景。3月1日,江桥镇红光村“魅力学堂”的“巧手兰心”手工制作班开展了一次老少同做兔子灯活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手工白兔惹得孩子们爱不释手。
下午1点,红光村村委会热闹非凡,“巧手兰心”手工制作班的学员们带着家中的小朋友欢聚一堂,既有一家三口,也有三代同堂。村委会工作人员带来了兔子灯的材料,宣纸、铁丝、浆糊、蜡烛样样齐全,大家围坐在村委会活动室里耐心做起了兔子灯。
红光村村委工作人员说:“因为我们小时候都有在元宵节拉兔子灯的习惯,但是现在市面上买的大都是电子的,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所以我们从网上买了一些手工的材料,大家一起自己动手做兔子灯,我觉得这样更有意义。”
大家先用铁丝弯出兔子的骨架,骨架是最难的部分,弯得好不好,会影响到最后成型的兔子灯形状;然后开始糊纸,每个地方都多糊两层;再开始贴“兔毛”,“兔毛”由剪得细碎的纸屑层层相贴而成,这个步骤最需要耐心;像贴眼睛、粘鼻子这种比较简单的步骤就由小朋友来完成,让他们也感受到动手的乐趣。
组装完成后装上蜡烛,一个传统的兔子灯就成形了。整个制作时间大约花费了两小时,经过测量,兔子灯长约46厘米,宽40厘米,高50厘米。由于纯手工制作,每只兔子灯色彩各异,“长相”也有微妙的不同……等夜幕降临之后点上蜡烛,孩子们就能拉着亲手制作的可爱兔子灯走街串巷啦,想到这里大家都异常兴奋。沈思乐小朋友说:“今天和奶奶一起做兔子灯很开心,晚上我可以拿着它开开心心过元宵节了,我还要拿到学校给小伙伴们展示。”
相传汉朝时期,汉文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要在宫中和寺院内“燃灯表佛”,这是元宵“过灯”习俗的起源。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将彩纸扎成母子兔的形状,在村庄、祠堂、各家各户巡游,兔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亦是吉祥所到之处。经过几百年来的流传,兔子灯成为元宵节的一种传统习俗。
来源:江桥镇 作者:张懿 张晓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