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乡村医生荣登“中国好人榜”
日前从中央文明办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中国好人榜”3月入选名单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上获悉,本区外冈镇泉泾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马春元医生荣登“中国好人榜”。
43年,几乎占去了一个人一大半的时间。马春元就用了43年的坚守,在泉泾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个平凡岗位上,每天不是忙碌在小小的村卫生服务站,便是走村串户为村民上门服务,甚至偶尔干起了病人的义务“看护工”,真切地温暖着村民们的心。

他常说: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我作为一个乡村医生的光荣职责。医院门诊8小时,马春元是24小时不“打烊”。43年里,他不分昼夜,不论寒暑,只要病人家一叫,他随叫随到。曾有给他算过,一年365天,他休息的日子不超过一个月。而今,已满60周岁退休再返聘的马春元,仍然保持着一个43年都没有改变过的习惯,每天坚持学习半小时,只因要掌握更多为村民服务的专业知识。
在村民眼中,马春元是:人实在,技术好,是个好医生!
2007年3月的一个傍晚,时年89岁的村民徐阿婆,因右腿股骨头骨折住院3个月,因年老出现了各种并发症,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并建议家属将老人接回家。出院后没几天,徐阿婆便神志不清了,家人忙乱中没了方向。这时,邻居建议说:快去叫马医生来看看。找到马春元时,他正在家里准备吃晚餐,听到门口有人叫唤,他立马出门迎接,“徐阿婆出院了,现在神志不清,叫你去看一下。”来不及把晚饭吃完,马春元背起药箱,骑上自行车,就赶往病人家中。查看病情后,诊断为肺部感染,痔疮感染引发的高热,神志不清,经过对症抗感染治疗,2天后徐阿婆的高烧慢慢退下来,人也清醒了。但是痔疮感染是个大难题,马春元特地为他开设了家庭病床,每天上门进行查房,消毒换药。前前后后一年多的时间,马春元天天如一日,从不间断为徐老妈妈干起了义务“看护工”。
医者仁心。马春元既是医生,更是村民们的好邻居,没有亲情,也有乡情。泉泾村西高楼86岁的村民杨老伯两个儿子相继去世,老人经受了重大打击,加上孙子高位残疾,家庭经济来源一下子断了,老人孤独无助。马春元主动 “贴”了上去,每月不少于一次为老人免费送医送药上门,为其打扫卫生,和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成了老人家里的常客。在给予老人心理寄慰的同时,还承诺义务为老人交付合作医疗费,终于让老人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村民老高2008年因颅内损伤出血,医治后一直行动不便,加上体资较差,小病不断,家里人三天两头向马春元救助。多年来,马春元默默坚持着,只要老高一有不适,他总是随叫随到,免费出诊义务服务。像老高这样的“常客”病人,全村有10多个,马春元每个季度都要挨家挨户亲自上门给他们做免费体检,对有些情况特殊的,他会定期到病人家中查看病情,并为他们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
让村民最念念不忘的还是马春元想出来的“高血压免费服药”这件大好事。
1994年,嘉定推行高血压防治工作,把试点村定在了泉泾村。当时村总人口有1600多人,根据工作要求,要对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上的村民进行高血压普查。接到任务后,他带领乡村医生挨家挨户上门普查测量血压,筛选出409位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患者,并经过半年内测压三次,最终由市脑防办、区疾病控制中心以及卫生院有关专家的审评,最终确诊全村有高血压病人97人,并根据其程度不同进行分级管理。
做好了基础,接下来就是长期指导、随访了,马春元义不容辞地担当重任,主动开展为97人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定期测血压,规律性服用降压药预防脑卒中的意外发生。而且,始终为病人着想的他,主动与镇卫生院领导协商,能否每年给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送温暖健康体检。建议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镇卫生院每年为泉泾村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内容包括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心电图等指标,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都知道,高血压病人需长期服用降压药。在对病人走访过程中,马春元发现:有些老年人家庭经济较为困难,降血压药品成了日常开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些人甚至因此想放弃治疗。马春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控制,会损害病人的肝、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各种并发症,如脑血栓、高血脂等。马春元立即向村委会建议:为高血压病人免费提供六种常用降压药。在他的努力下,该项提议得到村委会和村民们的一致认可。从1995年起,在泉泾村实行六种降压药免费使用的项目。这项工作目前已在全区推广,为老百姓做了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就是这样,马春元用一份敬业、一份执着,坚持43年,精彩演绎了一个乡村医生的敬业与大爱。
来源:区卫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