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好妻好嫂是家中宝

日期:2015-04-08 浏览:
在本市嘉定区江桥镇,有个“最美嫂嫂”。多年来,她不仅悉心照料着身患食道癌的丈夫,还支撑起病残的小叔子一家。68岁的谢凤清为两个家奉献了几十载,始终坚守的就是“家和万事兴”这个朴素的信念。
悉心服侍患病老伴
2005年,在一次体检中,谢凤清的老伴徐祖恩检查出患食道癌。医院通知要即刻手术,将整个胃切除。孝顺懂事的儿子立马筹钱,女儿忙前跑后帮着一起照顾父亲。所幸手术十分顺利,但是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术后护理。没有了胃,徐祖恩只能靠肠道消化和吸收,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进食。谢凤清变着法子弄烂糊面、炖蛋、稀粥、小馄饨,“只要他爱吃、能吃,我就动脑筋多翻点花样”。
因贲门切除后,徐祖恩一平躺,食物就会倒流致呛出危险。谢凤清心疼地说:“老头子生了这个病,十几年都没躺下睡过觉。”她时不时就要为靠在床头的老伴整一整靠垫、撸一撸背。前些年,徐祖恩患有贫血,再加上身体虚弱,状况差的时候一点力气也没有。谢凤清个子小,怕背不动老伴摔着他,扶他上厕所时就在床头系一根绳子一路拉着。
十年的关爱与照顾,谢凤清为老伴撑起了半边天。“全靠她,没有她我早就不行了。”徐祖恩和谢凤清携手走过40多年,在他看来,有个好妻子是家庭的宝。
精心照料小叔子家
在谢凤清家门铃下,有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如果家里没人,就到×号×室找谢凤清”。那个地址是徐祖恩的弟弟家,也是谢凤清十多年来支撑的另一个家。
徐石明是徐祖恩的兄弟,腿有先天残疾,妻子患有精神残疾,常年靠药物控制;儿子也因为精神残疾,一直住在疾控中心接受治疗,这个家庭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但是走进这个家,夫妻两人衣衫整洁,家中虽然清贫,物件摆放得井井有条。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嫂嫂谢凤清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这几乎是谢凤清每天的“时间表”:早上6时,到小叔子家烧早饭,服侍他们两人吃好;7时给他们洗衣服、做家务;10时回到自己家给老伴准备中饭;11时又到小叔子家为两人做饭;到了下午再到自己家料理家务。有一年,小叔子的妻子脱臼住院,谢凤清用4个凳子拼起来当床睡,在医院陪了20个晚上。
谢凤清也有身体吃不消的时候,但却从未想过放弃,“都是一家人,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闲不住的“谢大姐”
去年,谢凤清摔了一跤,腰椎骨折在床上躺了三个多月。医生劝谢凤清做手术,她不同意,“家里有癌症病人、精神病人要照顾,我要是瘫了,家里就真瘫了。”她选择了保守疗法。骨折以后,她腿脚不便,每次帮小叔子家洗大件,就推着轮椅去运衣物。小叔子看着嫂嫂辛苦,劝她别来打扫,但她仍坚持每天去拖一次地。
谢凤清和徐祖恩年轻时就是热心肠的人,这也深深影响着儿女小辈。当他们倒下时,儿媳去料理小叔叔一家,就连干倒马桶的脏活儿也没有任何怨言。
安顿好家中一切后,闲不住的谢凤清还做些志愿者活动,常帮村里发放宣传资料,小区卫生整治、联勤巡逻,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前几年,村里成立一支老年舞蹈队。大家推荐谢凤清当总管。于是,日常有啥活动,她不厌其烦、跑上跑下逐个通知姐妹们。
邻里们总说,谢大姐家里虽然清贫,但老两口总是很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正能量。”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