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菊园注重乡贤文化 贤达涌现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15-04-17 浏览:
农村自古有尚贤的传承,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千百年来维系乡村稳定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村民变身为了居民,乡贤文化的影响力日趋甚微。为此,近年来,菊园新区将发展乡贤文化作为“科技菊园、品质菊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特色载体来抓,注重激活乡贤在村居治理中的价值,先后开展了“党员干部访乡贤”、乡贤“反哺工程”、“十佳乡贤”评选等活动,从而涌现出了一批凝聚人心、教化乡民的菊园贤达。

依托乡贤文化 提升村居管理自治力
随着基层治理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菊园新区在弘扬乡贤文化过程中,注重依托乡贤的力量,充分发挥乡贤的亲缘、人缘和地缘优势,提升村居管理和服务的自治能力。
永胜村的黄世凤今年65岁,是一名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永胜村办公室主任和调解室主任,他始终秉承做事要公、做人要正的处世原则,深受村民的信任和拥护。退休后,他担任了嘉宁坊业委会主任和治保主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菊园干部,在社区居民中有很高的威望,无论大事小事都爱找他,他也以拳拳之心在社区管理中发挥了一名乡贤的作用。前几年,嘉定区残联设在嘉宁坊的“阳光之家”修盖房顶,影响到了几户人家的房屋采光,几名居民擅自破坏了新盖的房顶。他一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为居民做工作,告之残疾人是弱势群体,需要大家的关爱,竭力争取居民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和“阳光之家”商量,把房顶降到最低设计高度,既不影响居民采光通风的利益,也不影响阳光之家加盖房顶,事情最终得到了两全其美的解决,使“阳光之家”成为了社区居民的会议和活动场地,实现了双赢。

发展乡贤文化 搭建乡贤“反哺平台”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乡贤在文化建设、社区凝聚、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吸引更多的社会乡贤参与到村居基层治理中,菊园新区创新开展了乡贤“反哺工程”,为一批人脉广、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乡贤搭建了反哺桑梓的平台,“管虎奎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
管虎奎是一名退休的政府公务员,出生于书香门第,退休前一直扎根于基层一线为百姓排忧解难,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管”。2011年退休后,菊园新区设立了管虎奎工作室,老管扮演起了调解政府与群众之间矛盾的“管事佬”。多年来,他有理有节的出色介入,消除了许多政府部门与基层群众间的误解,提高了村居治理的工作效率,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2013年嘉邦小区里一幢楼的水管爆裂殃及了楼下二户居民,楼下的居民要求维修和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经查,六楼是城投公司的产业。小区居委和物业召集了自来水公司、城投公司与居民三方进行了多次商谈,但对于赔偿数额迟迟无法达成一致,两户居民就此多次闹访政府,老管获知后主动协调起了这起纠纷。最后,公司按老管协调意见,对这两户居民的损失给予了足额的赔偿,使得双方干戈化作玉帛,一时传为美谈。

传承乡贤文化 涵育菊园“新乡贤”
创新乡贤文化,除了依托和发展乡贤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乡贤文化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在菊园新区,除了活跃着像黄世凤、管虎奎等一批生于菊园,扎根菊园的“本土”乡贤,还涵育着一批生活于社区,但同样奉献于乡土,用自己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成为菊园贤达人物的“新乡贤”,嘉富社区永峰小区业委会主任、调解委员会主任李文喜,就是这样一位“新乡贤”。
李文喜出生在徐行小庙村,父亲是老干部,从小对他的教育就很严格。老李的工作阅历非常丰富,开过饭店,当过销售,卖过保险,他能说会道,待人接物有礼有节。如今,李文喜同时担任着小区调解委员会主任和业委会主任的职务,两样工作都要经常和社区居民打交道,但是李文喜却是做的得心应手,深得民心。谈及原因,李文喜将自己的工作原则总结为八个字: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一次,小区里一对夫妇闹离婚,找老李调解,他劝他们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并语重心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这对夫妇打消了离婚的念头,现在的日子过的甜甜蜜蜜。还有一次,小区里一户人家漏水,与楼下发生争执,找到老李,他问明情况后,建议楼上住户改浴缸为淋浴房,既解决了漏水问题,又改善了洗浴条件,从此两户人家又和睦相处。
当下,菊园贤达的构成已然不同于传统时代的以功名身份为核心的乡绅阶层,而是城镇化进程中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功,同时又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以及文化修养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的时代精英,成为了菊园新区村居社会治理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在传统文化的底色和现代文明的主色交融中,描绘出属于自己的时代特色。
 
来源:菊园新区  作者:蔡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