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亭镇王元昌一家与艺术结缘:学会沉淀,就是家风家训的意义
春日午后,王元昌摊开宣纸,饶有兴致地挥毫作画。雨中楼阁,小桥流水,清秀婉丽的江南美景跃然纸上。
在嘉定安亭镇,有一个知名的“艺术之家”,83岁的王元昌是“一家之长”。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三个儿子都与艺术结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王元昌一家来说,画画不仅是一门兴趣,修身养性之间它更传承了书香脉脉的好家风。王元昌如今是震川书画院的名誉院长,退休前曾做过中学校长,年轻时就颇爱中国画。在王元昌看来,“在崇山峻岭和广袤原野间写生,看着天地如此开阔,心境也会变得豁达。”
王元昌的大儿子王威是嘉定竹刻唯一的国家级工艺传承人。学一门手艺并不容易,要静得下心,更要吃得了苦。在王威看来,一切都源自父亲的言传身教。
“父亲总告诉我们,静以修身,做什么事都要耐得住性子,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几个孩子至今还记得,父亲为了省钱去看画展,放弃乘车,而是骑着自行车从安亭到市区,来回七八十公里。“小时候总会想,对父亲来说,画画为啥有这么大的魅力。”二儿子王漪如今是沪上知名山水画家、陆俨少艺术院院长,几十年来,他在感悟中逐渐明白,追逐梦想,应该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而他秉承这样的生活态度,也给自己创造了一番“小天地”。他的画作,曾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大奖,众多作品被博物馆、美术馆等收藏。
对王元昌和三个儿子来说,他们的家里一定有一个“标配”,那就是画室。除了老二是以画为业,其他人闲暇时也总要描上几笔。“我们家庭聚会从不搓麻将、打牌,就谈天聊画。”王元昌说,真正要走进中国画,会涉及很多历史和文化领域的知识。父子几个人对于中国画,偏好的领域也不同,有的爱画人物,有的爱描山水和花鸟,一家人总是畅谈画风画派。有时围着一幅画卷,还会吟诗作词。
“社会需要沉淀,首先家庭需要沉淀。”在王元昌看来,一个家庭需要信仰,这就是良好的家风,“过去,很多名士对后人的寄语中都强调‘仁义礼智信’,在物质和名利面前,我们尤其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用“一根线”牵起,每个人不再浮躁,学会沉淀,这就是家风家训的意义所在。王元昌说,这根线,可以是文化、美德、亲情等。
“我们常常说,家和万事兴,有了艺术氛围,一家人更加团结和睦。”有几件事让王元昌和爱人朱宝莲很欣慰。去年,小儿子办的工厂因失火造成不小的损失,大儿子和二儿子二话不说,每人掏出几十万元送给弟弟,帮他渡过难关。王元昌以前当教师时,教育局分给他一套福利房,如今出售后,几兄弟不争不抢,最后为了方便小孙女居住,将房子让给了老三。
在二儿子王漪的提议下,今年下半年,王元昌一家人将在陆俨少艺术院开个“家庭画展”,祖孙四代人的画将集成“全家福”。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