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嘉定博物馆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

日期:2015-06-19 浏览: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3日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紧密围绕这一主题,嘉定博物馆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与社会各界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6月12日上午,嘉定博物馆带领自愿报名的热心市民20余人从嘉定西大街344号陶氏住宅开始,一路往东,沿练祁河北侧前行,沿途参观了西大街上保留的较为完整的文化遗存,包括嘉定西城墙、西水关、聚善桥、报公祠折漕碑、思贤堂、厚德堂、吴蕴初旧居、圣心堂等不可移动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各处文保点进行了专业的讲解。此次寻访活动使市民们加深了对嘉定不可移动文物以及文物保护现状的了解,增加了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活动结束后,市民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十分有意义。

6月13日,“嘉博学堂”邀请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施远作了题为“嘉定竹刻的圣经——细读《竹人录》”的专题讲座。主讲人结合《竹人录》的详细记录,对嘉定派竹刻历史和流派艺术创作的美学特点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听众充分领略到嘉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定竹刻巧夺天工的技艺和精美绝伦的美学韵味,在普及嘉定竹刻艺术的基础上,培养了公众对嘉定竹刻的兴趣和鉴赏力,也唤起了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识。

6月13、14日,嘉定博物馆在新馆艺术交流区举办了“我爱家乡文物”手工互动活动。活动针对未成年人开展,要求根据提供的嘉定区不可移动文物图片,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用彩泥仿制完成一件自己的专属文保纪念品,所仿制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嘉定城墙、法华塔、嘉定孔庙、登龙桥等。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和想像力,在家长的协助下,制作出了各种文物保护单位模型,通过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而且家乡的文化遗产也深深地留印在了他们的记忆中。
5月1日—6月23,嘉定博物馆引进举办了“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邯郸市博物馆藏磁州窑瓷器展”;5-6月,“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图 片展”也在区内各社区、学校、部队进行巡展,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当天,除嘉定博物馆免费开放外,还向市民免费开放了区内部分文物建筑,如嘉定孔庙、法华塔、翥云堂、嘉定城墙遗址等处不可移动,共计接待3500余人。
嘉定博物馆结合今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举办了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主题,使更多市民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加深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共享保护成果。
来源:区文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