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一样”的北管村 “太不一样”的“北管人”
采访北管的社会治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各类媒体对此的采访也是不胜枚举,不得不说,“北管人”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的确让这个村看上去“不太一样”。此次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不打招呼的调研,只看“原生态”的暗访,正好看到了这个“不太一样”的北管,了解了最基层的管理模式。
来到北管村,你会看到,商业街两旁的店铺门前整齐干净,村宅的外墙都已粉刷成统一的颜色,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一个个蓝色垃圾桶统一放置在宅前屋后指定的地方,居民们都自觉将垃圾倾倒到指定地点。干净、整洁、有序是北管村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些年来,随着企业陆续进驻北管村,村级经济极大改善。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激增,村组环境、治安、民生等管理问题面临挑战。于是,北管村不断探索实践,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应本村需求的群众联防联动的“村级小联勤”模式。开展日常网格化巡逻,做到“即发现、即处理”。
据北管村联勤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全村32个摄像头24小时关注村内公共区域的一举一动,发现有张贴黑广告、乱停车、偷倒垃圾、乱设摊等任何违法情况,中心监控人员立即通知该区域的小联勤队员前去处置,从发现到处理完毕不到五分钟,让事件从事后处置变成了事前、事中处置。
此外,村里还安装了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统一规范了村宅各类设施。前不久,村民组统一建设了小厨房,不仅村容村貌整洁了,而且有效消除了治安消防隐患。村民沈老伯高兴地说:“以前这个村里面是脏乱差的,现在改建了几个我们居民活动的地方,还有健身器。以前是什么都没有的,路都不像样的,现在水泥路、下水通道全部弄得很好,所以老百姓住在这里等于像在镇上差不多,很舒服的。”
同时,村域小联勤、日防队、志愿者等队伍,开展日常错峰巡逻,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的治安管理体系。自从采用了封闭式管理模式,北管村的治安情况明显改善。去年至今,未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好评。记者来到姚家村民组,一名王姓村民王告诉记者:“我是江苏的,住在这个村里已经10年了。刚来的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搞得这么好,那时候菜场都没有,只有摆在地摊上的小菜贩,现在是样样都有。治安也蛮好的,我们住在这里10年从来没有被偷过东西。”
由于工作到位,目前北管村社会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韩书记的暗访看到了北管最平常的一面,最真实的一面;韩书记的暗访也给了“北管人”更多的鼓舞、更大的动力。
北管村村委会邵主任说起那天韩书记来暗访的情形,依然掩饰不了内心的小小激动:“谁能想到真的是韩书记呢,亲自来我们北管调研!他随意挑了些地方走了走,随意问了些问题。幸好经过常年治理,如今我们北管天天都是一个样,道路整洁,没有乱晾晒、乱停车,外墙每年刷新。经营户们经过我们的‘日日讲、日日管’,现在也都很自觉,没有跨门经营的行为了。以往有领导来之前,多多少少要突击性地进行整改,现在都不需要了。”近几年,村里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很大,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善。“接下来,我们还是要以平常心,继续把以前的工作做好。想要管得好,唯有认真、踏实和坚持,按上级部门的要求一样样做好,按老百姓的要求一样样改好,那么,管理就不难。”邵伟梁说道。
“小陈啊,宣传长廊什么时候能弄好?”还没看到村党总支书记沈书记的人影,却已听到他又在询问工作情况。原来,一早上,他已经去南区兜了一圈,看看法制宣传长廊的施工进展。大学生村官小陈笑着说:“这个是沈书记的习惯,有事没事‘兜一圈’,就算是哪里绿化缺了、哪里有垃圾了,这些小事都逃不出他的法眼。”韩正书记的暗访给了沈书记压力,也是动力。韩书记走后,沈书记立即召集在岗的党员、干部、村工作人员、经营户开会,要求以韩书记的暗访作为动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表率,树好形象。他表示,村要管好,社会治理得好,还是要靠常态化、长效管理,要靠平时的工作做到位,做到天天一个样。问起接下来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实际上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收益都高了。所以要求什么?我们这个地方要平安,要天天平安,天天环境整洁,让百姓受益。经济发展了,我们接下来要想着把钱投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上,让环境更宜居。我们准备开几次座谈会,听听老百姓的意见。”
不骄不躁,有思考有探索;不急不缓,踏实却又充满热情。期待“北管人”把北管迈向更好的明天!
来源:嘉定新城(马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