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城管机动中队陈晓龙同志爱心助学事迹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有很多遇上困难的人是需要我们伸出手去帮助的。但有些人会坐视不理,有些则会很热心地帮助他们。
陈晓龙是嘉定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机动中队一名普通的执法队员,从事违法建筑稽查工作。在工作中,他始终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本职工作。作为稽查三组的组长,陈晓龙同志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本着“领着大家干、干给大家看”的原则,积极带领组员开拓进取、勤奋务实。在生活中,他待人热情、谦和,讲求“奉献、有爱、互助、进步”,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尊重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贯彻在工作和生活中,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起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陈晓龙发现了一个爱心助学网站。在了解到偏远山区孩子们在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学习条件如此简陋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学习,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时,他当即决定要寻找一位孩子进行资助,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他完成学业。最终,他找到了一名穿青族女孩李艳。当时,李艳同学就读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龙城镇小学三年级。李艳家住龙场镇双塘村双林组,家里至今仍住着木屋,一遇到下雨便漏雨。家里共有8口人,父母为维持家计常年在外务工,连过年也极少回家,但由于没有文化知识,务工所得连家里的温饱也不能维持。留在老家的爷爷奶奶除了照顾4个孩子,还要养鸡养猪补贴家用,勉强维持生活。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一个个都到了入学的年龄。虽然现在贵州省对贫困山区的孩子实施了学费全免的政策,还提供了爱心午餐,但家里还是要负担孩子学习的其他费用,这对于一个经济收入非常薄弱,刚刚勉强解决温饱的家庭而言,也确实是个难题。
在与李艳结对后,每学年开始陈晓龙都会主动给李艳邮寄助学款。同时,始终保持着与李艳的联系,定期询问她的学习状况,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鼓励她正确看待眼前的困境,努力学习成才。一开始的联系主要是依靠书信以及通过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后来,李艳父母回家探亲时,为家里带回了一部手机,联系主要就靠短信了,虽然每次联系都是短短两三条,但是联系变得有互动了,也更直接了。然而在李艳读初二那一年,联系却中断了,李艳家的手机号码换做其他人使用了。对此陈晓龙焦急万分,向新机主询问了是否认识李艳一家人,在网上查找了李艳村里的电话,还寄出了挂号信,希望李艳收到信后能及时联系。但是,新机主根本不认识李艳一家,网上查到的村里电话也不正确,寄出的挂号信也迟迟没有回音。最后,还是在小学班主任周萍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联系到了李艳。原来由于没钱缴纳话费,手机被停机了,两个月后移动公司将号码重新进行了销售。在这件事后,陈晓龙联系李艳的次数更加频繁了,也提高了助学款的金额。因为与李艳失去联系的这段时间,让他真正体会到了对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原来也可以那么紧张。对他而言,李艳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助学结对人了。如今李艳同学已经在贵州省六盘水二十三中就读高中,在这8年的结对中,看似是陈晓龙帮助了李艳,但从陈晓龙的言谈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在帮助、关心他人时自身的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大家都抱着这种心态,身边的好人好事一定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事,积善成德,让爱心播送到每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