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南翔小伙遍访嘉定老宅成为“网红”
骑辆自行车,一个镇一个乡一个街道地挨个寻访,用手机拍了近200张照片,偶尔再发几篇“游记”,渐渐地就成了“网红”。至少在他的家乡已很“红”,还上过电台和电视。这位新“网红”就是家住南翔的陈小弟,21岁,走红的原因是他酷爱老房子,几乎访遍了嘉定区的所有老建筑。
农村长大曾学评弹
其实,这已不是陈小弟第一次“出名”了。初中毕业后,他进入上海戏曲学校评弹班,师从沪上评弹大师。这位嘉定本地囡是从学苏州话开始了评弹学艺,还当上了班长。不料,后来因嗓音的原因不再适合吃开口饭了,就改行学起了舞美,最终考入大学学习室内设计专业。
“我喜欢老建筑,完全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缘故。小时候我常去奶奶家,在南翔的三陈村,现在早已没有了。那时,奶奶对我讲了许多我们陈家老宅的故事。”陈小弟说,他爷爷的爷爷在20多岁时就造起了五开间的大院子,气派之大远近闻名。“八一三”抗战爆发前,中国军队要在村里修工事,其他房子几乎都拆了,但他们家的房子大家都舍不得拆,就这样一直保留了下来。“在初中时,我就对老宅特别感兴趣,开始琢磨怎样把我的关注记录下来。”他说,关注老宅并不仅仅是关注年岁久远的一砖一瓦一木,而是关注生活在其中的主人,特别是这一家子代代相传的家风。
老宅不应被遗忘
秀野堂,位于嘉定东门外新成路街道新成村,由浦氏建于民国时期,面宽三间,二进院落。陈小弟在寻访日记中写道:“进入正厅,青砖铺地,可见是一户大人家,里面老式家具摆了不少。仪门上隐约可见‘诗礼传家’四个大字。现在的房屋主人浦奶奶在这里种种菜,养养小动物,似乎仍然过着从前悠然自得的日子。她对我说,三十年前村里时兴家家翻造新房子,几乎耗尽所有家产,但他们家却没有跟风,而是把钱主要用在了孩子们的教育上,培养他们学业有成。这样的好家风延续至今,现在儿辈与孙辈个个都十分有出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
“咦?这幢房子怎么是朝西的?”嘉定戬浜的涵春堂是典型的绞圈房,但陈小弟惊讶那么好的房子当初建造时为什么不是中国建筑传统的坐北朝南。原来,房屋最早的主人是位郎中,一个至今仍放在屋内的木制小药箱就是传家宝,从前他们从山西搬到嘉定的,为了思念故乡,就把房屋朝西而建。
“众芳村王家宅,清咸丰年间由绍兴籍印姓始居,名印家宅。后王姓由龚家村迁来,两宅合并称王家宅。”陈小弟说,“进入主厅,由于常年无人居住且原开间较为低矮,整体感觉略阴暗潮湿,但屋面的破损却给原本的阴暗带来了一缕阳光,可惜早已没了原住民。当我离开院落时,脑海里浮现出百年前房主们的恬淡生活。如今,越来越多老宅的命运画上了句号,但今天的人们不能就此遗忘了它们,这是嘉定人的根,是故乡人的情,更是我们内心的一处温暖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