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首期“文博沙龙”谈嘉定古建筑
日前,嘉定博物馆举办2017年第一期文博沙龙,本次沙龙主题是嘉定的古建筑,3位嘉宾以及对嘉定古建筑怀有热情与爱好的10余位市民参加活动。
此次沙龙邀请了建筑工程高级工程师、嘉定地方史研究者陈兆熊先生,他首先介绍了嘉定古建筑的历史与特色,并通过举例做了详细的解说。他认为嘉定的古建筑以苏派(式)为主,因历史的原因掺入了徽派的元素,是嘉定古建筑的基本特色;而山墙中观音兜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嘉定地方特色,是缘由嘉定地方人文审美所致,他用剪纸形式对此作了形象的说明。他又用一组数据对嘉定旧时建筑业的从业人员作了介绍,认为建筑行业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兴旺,成就了嘉定古建筑的辉煌。
嘉定区古建筑与民俗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黄振渭先生着重介绍了嘉定古建筑的现状。他首先强调了古建筑的三个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他认为嘉定的古建筑是嘉定人文历史的重要载体,是最能反映嘉定一地风俗和文化特点的实体,是各时期嘉定的工匠艺人才华与辛劳的结晶,是后人可以仰视和回望的活着的历史。对于现有的古建筑,我们应该精细保护,留给后人。他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对嘉定现有的古建筑进行全面的调查、勘察、记录与考证,建好完整的档案,以便今后更有效有针对性地施行对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工作;同时,需要呼吁全社会加强对古建筑的爱护与保护意识,使得现有的古建筑能够得到保全,不致再遭毁损与破坏。
“嘉定区非遗名录”捏作技艺传承人潘允星先生,他介绍了古建筑装饰艺术——捏作。他认为捏作是集雕塑、绘画、泥塑于一身的一种手工技艺,通常施用于建筑的屋脊、戗角、影壁、牌楼等部位上,常见图案有飞禽走兽、山水花卉、戏曲人物及一些吉祥纹饰等。捏作技艺看似简单,实质不简单,从事此项工作需要具备绘画、雕塑与泥工等多方面的技能才可胜任。他表示:“将来的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和建造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需要有一支专业的队伍来做好这一工作。”也呼吁有关部门能设法抢救传统的手工技艺,引导年轻人来学习传统手艺,培养他们对古建筑的热情,作为老手艺人渴望后继有人。
受邀请的3位嘉宾分享了他们研究和思考成果后,与参与者展开了良好的互动,会场气氛热烈而轻松。来自上海市区的顾琴女士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她说嘉定是个特别的地方,历史文化有特色有亮点,知道嘉定举办这一主题活动就报名赶来了。专家们的报告,使她对嘉定的历史文化有了更直接具体的认识。来自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金剑英女士,希望有关部门能对在嘉定工作与生活的新嘉定人进行嘉定地方历史的宣传与普及工作,使他们对嘉定多一分了解,从而更好地融入嘉定社会。
文博沙龙是嘉定博物馆开展嘉定地方文史宣传与普及工作的一个新的创新举措,通过主题沙龙吸引专家与市民互动交流,以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并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嘉定将迎来建县800年,作为地区文化部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也有义务指导更多的市民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为推动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嘉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