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小妙招”治理非机动车乱停放有奇效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17-06-05 浏览:

不常骑的非机动车长期在小区“睡大觉”、报废非机动车“霸占”公共区域、非机动车辆无序停放……前不久,嘉定部分社区和道路管理部门,通过自由兑换、在路面画白线等,及时合理“消化”了废旧车辆,规范了街道乱停车现象,有效缓解了社区治理和道路两侧管理的“头疼事”。

“大家把车辆摆放整齐后再去领取,不要拥挤……”前不久,在新成路街道迎园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不断叮嘱用废旧单车前来兑换日用品的居民。当天,整个社区总共回收了近200辆废旧自行车。这些车有的年久失修根本没法使用,有的虽然有七八成新,但在车主购买了机动车后,自行车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链条严重生锈,轮胎也都瘪了,有的甚至连车座都没了。

“大家总想着留着还会有用,因此长时间堆在小区,影响社区环境。”迎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姚培娟介绍。在她看来,通过兑换一些生活必需品,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居民积极性,同时,还避免了社区在开展清理工作时,与居民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根据置换规定,每辆废旧自行车可以兑换1支牙膏和1大桶洗洁精,“虽然东西价值不算高,但让家里的废旧自行车有了新价值,还能美化楼道和社区环境,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社区居民陆建华说。

在部分动迁小区,废旧车辆乱停放问题也正困扰着社区管理者。菊园新区的泰宸雅苑共有1000多户居民,非机动车保有量较大,但由于非机动车车库较小,因此,当地下车库停满时,不少居民就将非机动车停放在地面。时间一久,不少车辆就沦为了“僵尸车”,不仅占据公共区域还有损小区形象。之前,小区曾多次进行过清理,收效甚微。不少居民干脆将车子停放在楼道,有的倚靠在消防栓上,造成不小的安全隐患。“说是废旧自行车,但却不能私自处理,即使能找到车主,不少车主也不愿意丢掉。”社区工作人员顾海燕介绍。

社区曾联系多家废品回收站,希望来小区回收这些废旧非机动车,但没有一家愿意做这笔生意。后来,社区联合了相关部门和合作单位,来小区开展废旧车辆换大米、洗衣液活动,当天就回收了近100辆废旧车辆。“车库腾出了不少位置,不用担心车子推下去没地方停放,而且还能直接在车库进行充电。”居民许嘉英说。而稍微好一点的车辆,社区则联系了附近的维修铺及时予以回收或以旧换新。

“小伙子,车辆不能停放在树下,要停那边的划线区域。”5月25日,在德富路宝塔路路口,宝龙城市广场工作人员引导顾客将电瓶车停放在划线区域。要是在半个月以前,该区域周围有大量的非机动车辆无序停放,“人行道都停满了,不少就直接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市民陆华说。事实上,在前不久,道路管理部门经过实际调研了解后,在德富路中段、阿克苏路中段、区妇保院周边区域等人流比较密集的道路,新划了停车区,规范市民停放非机动车辆。值得一提的是,在区妇保院南门口,还专门有联勤人员引导前来就诊的患者和家属及时将车辆按规定停放,共同维护整洁有序的道路环境。

来源:《嘉定报》 记者 冉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