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点亮梦想,让文化滋润心灵
2017年,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攻坚之年,嘉定新城(马陆镇)文化工作联手保利大剧院,围绕区党代会提出的“让传统文化‘滋养心灵’,让公共文化‘触手可及’,让产业文化‘点石成金’”的发展思路,立足艺术教育的平等化和公益化两大基本点,推出“让艺术点亮梦想”的艺术课堂品牌,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走进大众,从群众根本需求出发,全方位提升嘉定新城(马陆镇)文化软实力。
让艺术教育走进百姓日常生活
5月15日,“让艺术点亮梦想”保利大剧院艺术课堂开幕式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剧场举行。针对群众对文化活动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嘉定新城(马陆镇)与上海保利大剧院合作,通过社会化运作方式引进艺术家和专业文化团队,开设艺术课堂,把更专业、更出众、更精彩的艺术带给马陆的百姓。嘉定新城(马陆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金美华说:“我们的目标是要让马陆的老百姓能随时随地接触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而且要让大家不仅爱看,更要懂内涵。所以我们改变以往的形式,采用边演边讲的方式,提升老百姓艺术鉴赏能力。”
“让艺术点亮梦想”保利艺术课堂主要以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古典音乐、戏剧教育、舞蹈、古诗词、曲艺评弹及木偶戏走进校园、社区、企业、商业综合体。根据不同的人群、场所,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表演和解说,是本次艺术课堂的一大特色。“在15场艺术课堂中有6场为流动艺术课堂,我们会带着节目走进11号线轨交站台和车厢内,让艺术教育真真切切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金美华说道。
15场特色课堂,只为吸引你的加入
嘉定新城(马陆镇)现有“声声乐”手拍鼓队、“红夕阳”腰鼓队、“乡音美”戏曲沙龙、“180”男声合唱队、“炫舞青春”舞蹈队等11支文化团队。2016年,群舞《城里城外》获得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新作奖,三重唱《慢下来》、男声小组唱《玫瑰纷飞》分别荣获第十七届“群星奖”上海地区选拔活动优秀作品奖。近年来,马陆镇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文化团队,团队和作品都日趋成熟。
然而纵观整体,仍然存在部分团队整体老龄化、专业性不强、管理松散等问题。今年,嘉定新城(马陆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将通过治“本”、强“根”、塑“魂”三方面对已有团队进行优化。团队指导老师将通过内部筛选,留下合格的队员,并同时面向社区、企业、学校进行广泛招募,吸纳更多有共同艺术爱好、有潜力、有影响力的人才加入,从根本上提高团队质量。同时,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团队进行管理,强化根基,增加团队凝聚力。
保利艺术课堂设有话剧课堂、古典舞课堂、古诗词课堂、戏剧课堂、木偶戏课堂、古典音乐课堂等共15场不同的特色课堂,只为吸引更多的文艺爱好者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并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发现人才、吸纳人才、善用人才,探索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的新路径,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
文化氛围“活”起来,百姓“乐”起来
群众性业余文艺创作活动是基层文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它让文化艺术“活”起来,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养群众文艺兴趣爱好、培养人才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也相应带来了思想素质的提高,健康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将通过文艺创作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本次马陆镇与保利大剧院合作,创建新城文化创作交流空间,主要致力于推动马陆镇的文化创作、活动创新、团队建设的发展,探索与分享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吸引马陆镇乃至文化界的资深活动策划人、文化艺术创作者进行文化创作交流,同时也积极培养和发掘有潜力的文化创作者加入,将马陆镇未来的群文创作领上一个台阶。通过该空间,亦可将嘉定新城(马陆镇)镇内的精品节目、创新活动、艺术实体囊括其中,打造成优质群众文化阵地,便于文化传播,促进艺术交流。
保利艺术课堂系列活动将以社会化运作方式,通过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为三方平台,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互动、资源共享,形成共建共赢的良好局面,向马陆镇百姓展示精专的群文艺术。接下来,马陆镇将重点聚焦“居住人群”和“工作人群”两类群体,有针对性地实施品牌项目,根据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的文化需求调研,建立文化活动实施台账,通过区域内的文化共建探索,就近服务文化需求者,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文化氛围“活”起来。以“活”的文化使群众“乐”起来,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来源:《东方城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