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图书馆举办“秦瘦鸥先生生平展”
日前,“说不尽梨园意,道不完桑梓情——秦瘦鸥先生生平展”在嘉定区图书馆开展。这是区图书馆继“嘉定民间文学展”之后,为迎接嘉定建县 800 年而举办的第二次地方文献展览。
秦瘦鸥,原名秦思沛,又名秦浩,1908年生于嘉定城内,曾任《大美晚报》《大英晚报》《译报》《新民报》编辑,香港《文汇报》副刊部主任、集文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联委员,受聘上海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嘉定梅园京剧社、七色文学社顾问,1993年在上海逝世。秦瘦鸥从小喜爱戏剧和写作,1941年,以反映戏曲演员悲惨生活的长篇小说《秋海棠》享誉文坛,载入文学史,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电视连续剧、沪剧、越剧、粤剧等在各地上演,经久不衰。小说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秦老一生笔耕不辍,另有《危城记》(后改为《劫收日记》)《刘瞎子开眼》《梅宝》《第十六桩离婚案》;散文集《晚霞集》《海棠室闲话》《戏迷自传》;文学评论《小说新语》《晨读杂识》《小说纵横谈》;电影文学剧本《患难夫妻》《婚姻大事》《江淮稻粱肥》;文学翻译《瀛台泣血记》《御香缥渺录》等。
秦瘦鸥深深热爱着故乡嘉定,生前对家乡的文化事业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区图书馆馆在“嘉定名人介绍”“现、当代嘉定作家展”等展览中也多次展出了秦老的生平和作品。2016年,秦老的儿女把他生前的手稿、笔记、照片等495种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捐给了区图书馆。为了不辜负他们的信任,为了纪念秦老坎坷而辉煌的一生,也为了弘扬地方文化,让更多的人走进嘉定、了解嘉定,区图书馆以这批文献为基础,并积极搜集其他资料,策划了本次展览。
展览分为五部分:生平、品格、戏迷、成就、乡情。其中,生平部分以时间为线,为读者呈现了秦老短暂而富有价值的一生。从童年到青年到老年,从铁路局员工到编辑到作家,配合大量照片,秦老的一生如画卷在读者面前逐渐展开。品格部分则从关爱后学、心系社会、虚怀若谷等三方面,以具体事例为读者展示出一个饱满鲜活的形象,让他们看到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怀与担当。秦瘦鸥自称戏迷,戏剧于他,不仅是生活的调味品,也是灵感的源泉。戏迷部分从秦瘦鸥看戏、学戏、写戏的人生经历呈现了戏剧与创作的关系。成就部分则展示了秦老创作的诸多作品,包括一些珍贵的手稿、发表在老报纸上的文章、小说、散文集等。对他的代表作《秋海棠》我们也在此进行了专题展示。最后一部分乡情则展示了秦瘦鸥对故乡嘉定的桑梓深情,包括他写故乡的文章、与嘉定人士的交游、为家乡所作的贡献等。
本次展览的亮点有三:一是旅美画家郑志岳创作的油画——秦瘦鸥的画像。秦老外孙女郑勤自幼跟随外公生活,与外公有着深厚的感情。郑志岳便以秦老晚年的一张照片为基础,创作了这幅油画送给郑勤,作为二人的结婚礼物。这独一无二的油画背后,更有着秦氏家族成员之间深厚的感情,实乃无价之宝。二是秦老为母校普通小学所写的一首诗。普通小学建校九十周年校庆上,秦老受邀出席,他喜不自禁,作诗一首,记录了“白头重到学堂前”的激动心情和当时“红旗招展弦歌沸”的盛况。三是展览中大量出现的手稿、书信、照片等文献。它们来自家属的捐赠,是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从秦老多次修改的痕迹之间,可以看到他严谨的态度和暗藏的思绪演变,弥足珍贵。展览持续至7月28日。
为了本次展览的顺利举办,图书馆工作人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得到了多方支持和帮助。区图书馆对家属捐赠的文献做了细致的整理,一一分类、登记,在此基础上又查找馆藏的地方文献资料,从早期的《申报》、《香港文汇报》、《解放日报》以及嘉定的内部期刊报纸中,查找到很多关于秦老发表的文章,后人对于秦老的纪念文章等。多次走访秦瘦鸥家属,请地方史专家做指导,拜访与秦老交往的一些老师,搜集了一批珍贵的资料。开展伊始,即吸引了众多读者,得到了一致好评。正值暑假,也有不少家长特意带着孩子来观展,让他们了解从家乡走出去的名人,了解家乡的文化。
2018年是嘉定建县800年,也是秦瘦鸥诞辰110周年,区图书馆为读者献上本次展览,以表达家乡人最深切的怀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并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出系列活动,弘扬嘉定地方文化,令之不断光大。
来源:《嘉定报》 通讯员 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