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生频道 > 社会广角 >正文

嘉定公共文化服务既能“高大上”,也可“接地气”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17-09-28 浏览:

一天逛几十个博物馆?今后在嘉定可以做到。今年底,上海首个博物馆综合体“海上文博苑”将在嘉定开建,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预计2020年左右将建成。这也是继韩天衡美术馆、上海保利大剧院等文化设施之后,嘉定区的一个文化新地标。

嘉定让人觉得“不像郊区”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有不少“高大上”的文化设施。比如,保利大剧院,运营3年来不断引进世界级优秀节目,为原先没有大型剧院的嘉定培养了大批艺术爱好者,平均上座率达到80%,今年上半年接待观众近8万人次,不少海外名家都把作品安排在嘉定首演。众人期待中的“海上文博苑”,由国际知名建筑师设计,主体建筑内计划常设25到30个面积为300到500平方米的陈列展厅,将探索“政府+社会”合作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之路,在保证藏品、艺术作品物权不变的前提下,为收藏家、艺术家提供藏品展示、研究、交流和仓储的专业空间,以后市民到了这里就等于一次看了几十个博物馆。

“嘉定是一个重文化、重教化的城市,文化积淀深厚,有一大批顶尖文化艺术人才,一些文化设施有了全国影响力,很不容易,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有助于带动地区文化的繁荣发展。”国家一级美术师韩天衡告诉记者。

除了这些“高大上”的文化设施,嘉定还有不少“接地气”的文化设施,“我嘉书房”就是一个。菊园的“我嘉书房”是全市首个以政企合作模式运行的24小时公共图书馆。市民读者既能参加“好书分享”“家庭阅读派对”等主题活动,还可自行申请预约场地举行和阅读相关的活动。不久前,南翔镇的“我嘉书房”也已开张,今明两年,嘉定“我嘉书房”总数将达30家。“通过资源整合,‘我嘉书房’等新的阅读延伸点使公共图书空间网络进一步完善,让市民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嘉定区图书馆副馆长黄莺说。

在嘉定,文化设施的“高大上”和“接地气”,通过“文化嘉定云”网络平台实现了完美融合。打开“文化嘉定云”,区、镇两级精彩文化活动一目了然,各类演出、讲座、展览等活动何时在哪个场馆举行、还剩多少票、剩余位子在哪里等信息清晰列明,还能在线订票,极大提高了百姓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从“文化活动找观众”到“观众选择文化活动”的转变。目前,“文化嘉定云”共发布文化活动预订信息近3300场,发布票数近20万张,提供演出、讲座、展览等活动视频回顾及精品纪录片500余部,日均访问量达34万次。截至2017年5月,注册用户已突破10万。

“如今百姓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光靠统一提供服务已经行不通了,必须在普惠的基础上强调精准服务,更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传统文化、现代文化、馆展文化、演艺文化、创意文化的感染力充分释放。”嘉定区领导表示。

分享到: